第六十六章元和年间的月光与李贺的两重世界(3 / 3)

说:“长吉,你的诗,会流传下去的。“他想说话,却发不出声音,眼睁睁地看着仙人慢慢消失在夜色里。

    醒来后,他挣扎着坐起来,让母亲拿来纸笔。他的手不停地发抖,写下的字歪歪扭扭,却带着一股倔强的力量。“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两句诗写出来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把心里积压的所有怨恨都吐了出来。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可那些没说出口的话,那些没实现的梦想,还在他的心里燃烧。他想把它们都写下来,像把火种埋在土里,总有一天,会有人发现这团火,让它重新燃烧起来。

    有人说他的诗里充满了“鬼气“,是因为他命不久矣。可他知道,那不是“鬼气“,是生命最后的呐喊。就像秋坟里的鬼魂,即便埋在土里,也要唱出心中的怨恨。他的怨恨,不是对命运的诅咒,而是对生命的眷恋。他还有那么多诗要写,还有那么多情感要表达,可时间已经不给他机会了。

    一天傍晚,他坐在桂花树下,看着夕阳慢慢沉下去。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像一幅绚丽的画卷。他觉得,生命就像这晚霞,虽然短暂,却也曾绽放出过耀眼的光芒。

    他想起写过的那些诗,想起那些“仙气“与“鬼气“,它们从来都不是矛盾的。“仙气“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在黑暗中看到的光;“鬼气“是他对残酷现实的反抗,是他在困境中发出的呐喊。这两种气质,就像他生命的两面,共同构成了他短暂却璀璨的一生。

    元和八年的冬天,李贺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临终前,他把诗稿交给母亲,说:“娘,这些都是我用心血写出来的,就像我的孩子。您一定要好好保存它们,让它们能被更多人看到。“母亲抱着诗稿,哭得撕心裂肺。窗外的雪下得很大,覆盖了整个昌谷,像给这个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诗人,盖了一床洁白的棉被。

    很多年后,有人在整理李贺的诗稿时,发现了一张未完成的纸。上面写着“鬼灯如漆点松花“,字迹潦草,却充满了力量。或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构思着新的诗句,还在为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