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听红桃姑娘唱诗。”
走出旗亭,雪地里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踩在上面“咯吱”作响。月亮从云层里钻了出来,洒下清辉,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高适走在最前面,嘴里还哼着《凉州词》的调子,时不时停下来,对着月亮比划几下,像是在琢磨诗句。
王昌龄手里拿着纸笔,一边走,一边往纸上写着什么,偶尔还停下来,和王之涣讨论几句。王之涣则提着酒壶,慢悠悠地走在后面,看着眼前的雪景,听着身边两人的谈笑,心里觉得格外踏实——这就是盛唐的冬夜,有雪,有酒,有诗,有知己,还有一群懂诗的人,把山河的壮阔、将士的赤诚,都唱进了歌里。
多年后,王昌龄被贬江宁,在一个雪夜,他想起了开元二十七年洛阳旗亭的那场赌诗,提笔给高适写了一封信:“昔年洛阳雪夜,旗亭赌诗,子涣之《凉州词》,红桃姑娘之歌,至今历历在目。子涣之诗,如黄河奔涌,如高山矗立,自带盛唐气象;红桃姑娘之歌,如春风拂柳,如羌笛悠扬,直抵人心。那日之雪,那日之酒,那日之诗,当为平生第一快事。”
而那首被红桃姑娘反复传唱的《凉州词》,就像一粒带着盛唐气息的种子,从洛阳的旗亭出发,飘到了长安的宫廷——杨贵妃曾让乐师把这首诗谱成新曲,在宴会上反复演奏;飘到了河西的边塞——戍边将士们把这首诗刻在玉门关的城墙上,每当换岗时,就齐声吟诵;飘到了江南的水乡——采莲的姑娘们把这首诗唱进了采莲曲里,伴着莲舟的摇曳,传遍了秦淮河畔。
千百年后,当人们再唱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时,依然能想起那个雪夜的洛阳旗亭,想起三个文人的赌约,想起那个唱诗的红衣姑娘,想起那个山河壮阔、诗酒风流的盛唐——那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的时代,而旗亭赌诗的故事,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盛唐的画卷里,永远闪耀着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