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皇阿玛过誉了,弘晙顽劣,当不得如此夸赞。
我大清人才济济,能征善战者众多,弘晙还需勤学苦练,方不负皇阿玛期望。”
康熙笑着指了指他:“老四,你就是太过谦虚谨慎了。”
话虽如此,可从康熙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康熙对胤禛这份不骄不躁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
然而,康熙端起茶盏,轻轻呷了一口,放下茶盏时,话风却陡然一转,一双厉眼盯着胤禛,探究道:
“这两日,朕听说一事…说是你准许府里的侍妾,也就是弘晙的额娘,每月带着弘晙回娘家一次,此事可真?”
胤禛心中一震,神色一敛,忙起身离座,端端正正地跪下磕头道:
“请皇阿玛恕罪....确有此事!”
康熙看着跪在地上的胤禛,声音听不出喜怒:
“哦,真的啊!
皇子福晋嫁入皇家,循的是国礼家规,也未曾有每月归宁的惯例。
她一个妾侍格格,如此行事,恐惹非议,坏了规矩。
老四,你素来重规矩,此番…是何缘由?”
这是,胤禛准许姜瑶出府时,他就知道早晚有人会报到皇阿玛这里来,时间比他预想的晚了些!
胤禛脸色严肃,他抬起头,目光坦诚地看着康熙,声音清晰而沉稳:
“回皇阿玛,儿臣深知此举有违常例。
然则,姜氏情况特殊。
其娘家…并无男丁承嗣,姜氏自幼便被家中当做男儿养育,甚至上了族谱,承担着延续香火、奉养爹娘之责。
当初,因意外....和儿臣有了牵扯......
康熙微微点头,这事他知道,胤禛继续道:
“当初儿臣接她回府时,她别无他求,只恳求儿臣允她能为爹娘养老送终,全其孝道。
儿臣…念其一片纯孝之心,且其父母年迈,在京中并无其他依靠,故而…才破例准其每月归家探望,以尽人子之情。”
康熙看了眼胤禛,就知道说的是真的,这事只要让人一查就知道,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没有说话。
只不过,胤禛的话,让他想起了颁金节那日,弘晙童言无忌,“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说要给他“养老”的话!
若真如胤禛所言,这姜氏虽出身低微,行事不羁,倒是个至孝之人。
孝道,乃人伦之大本。
对于一个无子的百姓,女儿顶立门户,奉养父母,其情可悯。
胤禛此举,虽是破例,但出发点是为了成全孝道,倒也不算太过逾矩。
而且,她最大的功劳,就是给他生了弘晙这个孙子。
沉吟片刻,康熙缓缓开口:“原来如此…孝心可嘉,罢了!
既然事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