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兰之契(2 / 11)

nbsp;夏玉溪连忙低下头,做出委屈认错的模样,心中却已掀起波澜。母亲的话,侧面印证了徐嬷嬷与沈妃的深厚情谊,以及她如今在宫中虽无实权却地位超然的处境。这让她对那位神秘的嬷嬷多了几分信任,也稍稍安心了些。

    然而,无法直接联系慕容云泽的日子,如同被拉长的丝线,每一刻都充满煎熬。她担心他的伤势是否痊愈,担心他是否又挨了欺负,担心他独自一人如何熬过这深宫的酷暑寒冬。思念如同藤蔓,缠绕着她的心。

    一日,她在相府后花园散心,目光无意识地扫过那棵靠近宫墙、枝繁叶茂的老槐树。粗壮的枝桠虬结盘绕,其中一根尤为粗壮,竟顽强地越过了高耸的宫墙,探入了禁宫之内。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

    她强压住激动,仔细观察四周。确认无人后,她像只灵巧的狸猫般,悄无声息地爬上老槐树。树干粗粝,磨得她手心发红,她却浑然不觉。在靠近宫墙、枝叶最为浓密的一处,她发现了一个天然的树洞!洞口不大,但足以容纳一个小巧的油纸包。

    夏玉溪的心怦怦直跳。她小心翼翼地将自己写好的第一封信——用最简洁的字句报平安,询问他的近况——用防水的油纸仔细包好,又裹了一层不起眼的灰色粗布,然后轻轻塞进了那个隐秘的树洞。她不敢放太多东西,生怕被人发现。

    当夜,她几乎无法入睡,既期待又忐忑。次日午后,她再次爬上老槐树,颤抖着手探入树洞——里面空空如也!她的信被取走了!巨大的喜悦瞬间淹没了她。她立刻又塞入新的信件和一些便于存放的果脯。

    很快,她也收到了回信。字迹起初还有些虚弱,但确确实实是慕容云泽的笔迹!他告诉她伤势已无大碍,徐嬷嬷暗中关照,李太监等人暂时不敢造次。他也知道了树洞的存在,并约定以此作为新的联络方式。

    悬着的心终于落下。这条隐秘的通道,如同黑暗中的蛛丝,重新连接起了两颗在深宫与相府间遥遥相望的心。

    通信恢复了,但慕容云泽的信件内容,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他的字迹,从最初的稚嫩虚浮,逐渐变得挺拔有力,笔锋间隐隐透出一股锐气。他不再仅仅与她分享读书的心得,或是抱怨宫中的苛待。他开始在信中询问一些看似不经意,实则深意暗藏的问题。

    “近日读史,见前朝夺嫡之惨烈,常感唏嘘。不知当朝诸皇子,可有贤名在外者?”他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夏玉溪心中警铃微作,谨慎地回复:“皇子们尚在进学,贤愚未显。爹爹常说,立储乃国之根本,当慎之又慎。”

    又过了些时日,他的问题更加直接:“听闻大皇子已开始参与朝议,三皇子母族近来颇受重用。相爷于朝中举足轻重,不知…更看好哪位皇子?”

    这近乎赤裸的试探,让夏玉溪心惊肉跳。她握着信纸,指尖冰凉。她知道,那个被囚禁在冷宫中的少年,他的目光,已经不再局限于那方寸之地,而是投向了更广阔、也更凶险的权力场。他对相府的态度,对父亲夏丞相立场的试探,已经显露出他对“支持”的渴望。

    她深吸一口气,提笔回信,字斟句酌:“爹爹常言,皇子们年岁尚幼,性情未定,不宜过早定论。为臣之道,当以忠君体国为先,辅佐陛下,而非结党营私。相府行事,素来谨慎。”这是实情,也是父亲一直以来的立场。

    下一次收到回信时,字里行间透出的失望如同实质般沉重:“相爷深谋远虑,所言极是。是我…妄念了。一个幽居冷宫、朝不保夕的罪子,原也不值得相爷费心。”

    夏玉溪读着信,心像是被针扎了一下,细细密密地疼。她急忙回信安慰,字字句句皆是鼓励与信任,告诉他终有拨云见日之时。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