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谁在听(2 / 4)

捞起,解开系着的细绳,展开了那张被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纸条。

    上面只有四个墨字,笔迹清隽有力:南村无歌。

    她的心猛地一沉。

    楚瑶不是修行者,但她有着自己的消息渠道和抗争方式。

    她立刻将洗好的衣物丢进盆里,匆匆赶回镇上。

    她没有去人声鼎沸的茶馆,而是钻进了一条僻静的小巷。

    巷子尽头有一面布满了各色纸条的“盲传阁”墙壁,这是镇上的人们交换隐秘信息的地方。

    她没有直接张贴“南村无歌”的警告,那太扎眼,容易被撕掉。

    她取出早已备好的纸笔,以不同的字迹,写下了数十张新纸条,一张张贴在墙壁最不起眼的地方。

    “听说最南边的村子,小孩子都忘了怎么唱歌了?”

    “是不是有人给了又甜又软的糖糕,让他们都闭上了嘴?”

    “我记得我小时候,妈妈常常唱着那首歌哄我睡觉。后来,她唱着唱着,自己就哭了。”

    这些看似闲谈家常的追问,像带着钩子的种子,精准地抛入了每个看到它的人心里。

    它们不控诉,不呐喊,只是唤醒沉睡的记忆和被压抑的疑惑。

    效果立竿见影。

    不过半日,墙上就多了许多自发的回应。

    “我昨晚梦见一个漆黑的屋子,里面有很多人,但谁也不敢开口说话。”

    “我爹说,那首歌会招来灾祸。可我怎么觉得,不唱歌的日子,天更黑了。”

    “我们……还能唱吗?”

    一张张纸条,汇聚成一股汹涌的疑虑之潮。

    规训者试图用高压和恐惧建立的心理壁垒,就在这些窃窃私语中,被悄无声息地瓦解了节奏。

    消息以比商旅更快的速度传播开来。

    当张阿妹得知北边与她相邻的三个村子已经整整一个月没有灯火,也没有任何歌声传出时,她知道不能再等了。

    她所在的村子虽然偏僻,但恐惧的阴影同样在蔓延。

    夜里,她召集了全村信得过的人,聚在村外的田埂上。

    没有火把,只有天上的月光。

    “我们不能出声,”她对众人说,声音压得很低,“但我们不能忘了那支曲子。”

    她提议举办一场“静唱夜”。

    全村熄灯,所有人闭上嘴,用手指,轻轻敲击随身带来的陶碗。

    起初,田埂上响起的敲击声是杂乱的,稀稀拉拉,不成章法。

    人们太久没有触碰这个旋律,显得生疏而胆怯。

    张阿妹没有催促,她只是专注地、一遍遍地用指节敲着碗沿,打出那首歌最开始的节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10章谁在听(第2/2页)

    一个老人跟上了她,接着是一个年轻的妇人,然后是更多的村民。

    渐渐地,上百只陶碗的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