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绰号“赵白条”(1 / 5)

清妖 傲骨铁心 4131 字 8天前

    滁州是安徽直隶州,知州比散州高一品,为正五品。

    乾隆二十五年以前,安徽布政使司衙门一直设在江宁,与江宁邻近的滁州得益于此,经济发展相较淮北地区要好的多。

    这次滁州也受了灾,灾情相比淮北等重灾区稍轻,赵安将之标为中灾区,又因滁州邻近江宁缘故,虽有不少滁州灾民到江宁逃荒,但整体灾情可控。

    赵安第一站就是在滁州检查救灾工作,沿途却是发现滁州境内的山都是光秃秃的,除了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可称绿意盎然,其它较低的山峰几乎都没什么树。

    绿化基本等于零。

    开始还纳闷为何如此,不都说古代生态好,山清水秀么。

    继而恍然大悟,因为这时代燃料主要来源是木材。

    柴米油盐酱醋,柴为何排第一位?

    无柴便无炊。

    百姓为了生火做饭,只能大肆砍伐树木,造成的结果就是古代不是什么山清水秀,而是一座又一座秃山,越是人口聚居区就越没有什么绿化,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工业化最大的好处就是提供了木材以外的燃料,由此才避免过度砍伐导致的系列问题。

    换言之,工业化不是对地球生态的污染破坏,而是对地球生态的保护。

    仅当下清朝四亿人口,一天要烧掉多少木材?

    赵安不禁想到马鞍山煤矿,若是能大力开发煤矿,让蜂窝煤走进千家万户,财源肯定是滚滚而来的。

    到了滁州城直接进的州衙,出示吏部相关文件手续后,知州严昆赶紧带着一众属员参见。

    这位严知州给赵安的第一感觉还不错,面相看着不刁滑,属于中庸之人。

    粮道暂署藩台一事目前只安徽省里知晓,地方官员对此大多不知,因此面对突然过来的赵安,严知州明显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大概是被赵安的年轻给惊到了,以致有那么几个呼吸功夫忘了行礼。

    “灾情要紧,诸位不必多礼。”

    赵安这边急于了解滁州情况,示意严昆等人不必行大礼,尔后开门见山问严昆是如何安排滁州地区救灾的。

    “回大人话,”

    回过神来的严昆赶紧答话,却是说了一大堆官话、套话,听的赵安眉头直皱,索性摊开问道:“滁州丁口有多少,目前逃荒的有多少,留在家中的有多少,你这个知州有无开仓放粮,又放了多少粮,省里有无给滁州拨付赈灾钱粮,这些钱粮你又是怎么用的”

    一系列问题下来,严昆有点懵,半响方道:“大人问的这些事,下官需到户房查一下才能回禀。”

    “你是滁州百姓的父母官,如今旱灾已经发生数月,这些事你怎么能不清楚?”

    赵安神情明显不悦,封建官僚虽然专业性无法跟后世官员比,但作为一个州的一把手,旱灾又发生数月,严昆却是连基本数据都说不出来,无疑失责的很。

    却也没法苛责,毕竟科举出来的官员九成都是如此,否则何以清朝要与师爷、小吏共天下呢。

    科举学的所谓圣贤之道,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