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宝子们,此文到这里正文就结束了,感谢大家一年多的陪伴,谢谢各位宝子,祝大家事事如意,健康快乐!
后面的是番外部分,因为前面设计的人物比较多,后面为了让主线更清晰一些,许多没有具体交代,重要的事情都会在番外简单回归和追溯。
宝子们有比较想看的番外,也可以评论区留言,在篇幅不是很多的情况下,都会尽量满足哈!
……
清明之后,萧承煦如约带着陆德宁回到江南府,住在离陆家老宅不远的地方。
每年过年,陆家的人都会聚在老宅,就像陆老太生前希望的那样。
院中的梅花依旧每年冬天盛开,雪夜里,香气飘进屋里,混着饭菜的香味,成了江南冬日里最暖的味道。
陆锦棠和杨明汐坐在廊下,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轻声说:“陆老太要是看到现在这样,肯定很开心。”
杨明汐点了点头,靠在他肩上:“是啊,她一直盼着的团圆,我们替她守住了。”
而那枚刻着梅花的玉佩,被萧承煦送给了陆德宁,成了他们之间最珍贵的信物——它见证了两代人的渊源,也见证了一份跨越时光的温暖传承。
¥……
(一年后)
清明的晨光裹着暖融融的软意,从老宅的黛瓦檐角溜进来,落在院角那棵晚桃树上。
去年还只到成人腰际的树苗,如今已抽展出半人高的枝桠,嫩绿色的叶片间缀着十几朵粉白桃花——花瓣尖儿泛着淡淡的胭脂色,风一吹,便打着旋儿落在青石板上,积了薄薄一层,像谁不小心撒了把揉碎的春雪,连空气里都飘着清甜的香。
院外的老槐树上,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跳着,时不时啄食落在地上的花瓣,倒给这静悄悄的清晨添了几分活气。
萧承安比往日起得早了半个时辰。
简单梳洗后就赶来了陆家老宅这边。
陆家的厨房里,早已灯火通明,人影窜动。
萧承安径直走进厨房,厨房的土灶里燃着松枝,火苗舔着锅底,蒸腾的热气裹着桂花糕的甜香,漫过窗棂飘进院子。
他站在灶台前,指尖捏着一小撮金黄的桂花碎,是前年秋天特意晒的——那时陆老太还在,坐在廊下看着他翻晒桂花,手里摇着蒲扇,哼着江南的小调,说“蒸糕要多放两勺桂,才够甜,才够念想”
。
如今,他本想早早的赶来陆家,照着方子做陆老太说的桂花糕,哪成想,陆家已经把桂花糕蒸上了。
他呆呆的看着,原来,不是只有他记得陆老太,大家都记得她,她活到了大家的心里面。
“阿安,你肚子饿了吗?蒸笼里的桂花糕马上就好了,你舅舅他们在大堂里面准备一会祭祖的东西,马上就可以吃早饭了哈!”
谢氏从外面忙了进来,就看到站在灶前的萧承安,一边打招呼,一边笑着问着。
萧承安囧了一下,“大舅母早啊,我肚子还不饿,我就是……就是想着早点来照着曾祖母说的方子做桂花糕,哪成想还是来晚了!”
“哟,阿安有心了,你放心吧,你幺舅母交代了,要照着祖母的方子做”
,谢氏蹲下往灶膛里塞了一把火,起身洗了洗手,继续道,“再说了,就算阿汐没有交代,我们也知道要用祖母的方子做,我们都很想她!”
“安小子放心吧,我们揉面时特意用了温水,揉到面团能拉出薄而不断的膜,才再把桂花碎均匀裹进去,放进蒸笼时,还轻轻拍了拍糕面,就像祖母当年做的那样。”
杨明汐正好从外面进来厨房,听到大嫂谢氏的话,插话道。
萧承安更不好意思了,挠了挠头,“幺舅母,我就是……我就是……”
“我们都知道,祖母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杨明汐转头看着萧承安,笑着打开蒸笼的盖子,“你看,安小子,蒸好的桂花糕透着浅黄,边缘泛着温润的光,和你曾祖母做的一样吧!”
萧承安重重的点了点头,吸了吸鼻子,“一样,连味道都一样!”
“呵呵呵,那是当然!”
杨明汐笑着端下蒸笼,放在旁边的桌子上,“后面的事情就交给你来做吧!”
萧承安笑着,开心的道;“谢谢幺舅母,我一定能做好的!”
萧承安洗完手后,把衣服袖子高高的卷了起来,他用竹刀小心翼翼的把桂花糕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块,整整齐齐的摆进青花碟里。
萧承安刚把桂花糕端到祠堂里,就闻见供桌那边飘来茉莉的香——青瓷杯里的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