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冬阳照见(第1/2页)
从慈庆宫返回乾清宫,朱慈炅在月华门下了御辇,转身进了旁边的懋勤殿。这里收录了他登基以来的所有圣旨副本,虽然都是以他的名义发的,但其中不少内容朱慈炅其实不知道。
不到一年时间,这里面竟然已经存放了数百本,天启八年最多的圣旨内容是任命奖赏,有时一天发好几十份,比如长城赏功和京察大计期间。
对于朱慈炅来说,最重要的是登基诏书和正旦诏谕,因为是发给全天下。登基诏书是张瑞图拟的,中规中举,但最满意的还是正旦诏谕,因为完全是他白话口述的。
这份圣旨虽然被翰林院吐槽不断,但充分继承了太祖成祖亲笔手书圣旨的传统,全天下都听得懂,地方官吏基本没有曲解圣旨的余地了。
朱慈炅翻阅着北京最近发出的圣旨,突然,他目光一凝,看到上面任命李精白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巡抚。
李精白这个人他没有觉得有问题,阉党嘛,史书上说他家后院有个万人坑。朱慈炅反正想不通李精白家后院到底有多大,怎么埋下万人的,也想不通这玩意到底多变态,杀万人埋后院。
有个有趣的传说,说李岩是李精白的儿子,反正干翻大明的反贼就是李贼生的,不过也有史书记载,李精白的孙子死于袁时忠之手,却是大明忠烈。
李精白这辈子应该干不到兵部尚书去了,但巡抚资历已经足够了,这是一次很正常的任命。
前任山东巡抚干不过山东总兵,早气得挂冠而去了,但他的动作只能逼得方懋昌的忠诚度再加一,朱慈炅当时一笑而过,不过这个位置空缺了下来,如今李精白上任很合适。
阉党嘛,不至于再和方懋昌闹翻,对于黄立极的用人大局观,朱慈炅还是满意的。
可让朱慈炅刺眼的是李精白前面的官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都察院在哪?南北都没有了,可是隶属于都察院系统的天下督抚全都在呢。
朱慈炅瞬间头大,都察院转为督政院,还留了个这么大的尾巴,怪不得督政院完全不起作用,而根据大明的自动纠错机制,天下督抚现在全归内阁管了。
朱慈炅颓然放下手中备份的圣旨,两眼放空的看着吴良辅将他动过的文书又整理好放回书架,看得吴良辅拿在手里的文书,有些不自信的问道。
“小皇爷,还要看吗?”
朱慈炅缓缓摇头,一个字都不想说。政治改革真不是发一份圣旨就完事了,谁执行,怎么执行,这其中的变数太大了。
他自以为从文官集团嘴里抠了块肥肉出来,实际上他只吃了一层薄薄的猪皮,油水全在文官集团嘴里,还养得更肥了。
朱慈炅自嘲的笑了笑。开口道。
“良辅,你拿纸笔记录下。
督政院下设行省部,设总理大臣一员,正二品,比左右都御史,设协理大臣若干,正三品,比左右副都御使,全国督抚转兼此职,设辅理大臣若干,正四品,比左右佥都御史。”
吴良辅写好放下笔墨,抬头询问。
“这个要让内阁拟旨吗?”
朱慈炅面无表情的摇头。
“暂时不要,朕要再想想,你夹放到朕笔记本里。收拾好出去随便走走,快黄昏了还出太阳了。走,晒晒去,这冬天人都快发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23章、冬阳照见(第2/2页)
朱慈炅把自己神经紧绷的原罪归咎于户外活动少了,让自己心情压抑,他觉得很不好,需要自我调整。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