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
这是当时他对毕节说的话。
他确实懂。
因为九岁的他和毕节当时一样,也是这样,静静地看着路上的人来人往。
而他也等到了救自己的人。
在他陷入思索的目光之中,那画面竟然变化了起来。
街道的尽头,一个穿着褐色长袍的男人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蹲下,看向躺在墙根处的男孩,张开了嘴。
画面没有声音传出,但老爷子看着这一幕,耳边却好像出现了声音。
“你要死了,但你有天赋,拜我为师,跟着我练拳,之后帮我踢馆,怎么样?”
那时候的他不知道什么叫踢馆,也不知道什么是练拳,但唯一的救命稻草出现在眼前,他只能伸手紧紧抓住。
和画面中一样,他用了最后一丝力气点了点头。
而后男人带他走了。
男人给了他饭吃,也给他买了药,最后让他跪地磕头拜了师。
“一气道。”
“这是我的门派,也是阿福你之后的门派。”
“我们一气道,最厉害的便是刀法,但你现在道行不够,还不能碰刀。”
画面中,男人拿出了一柄朴刀,对准悬在房梁上的一块腊肉,轻描淡写地一挥,腊肉变断作两截,放在秤上一称,两截一样重。
“一气道重均衡,这就是我们门派的武道。”
男人开口。
而跪在地上的少年两眼冒光,这是少年第一次见到如此厉害的刀法,此刻男人在少年眼中,宛若天神。
为了能够有一天拿上刀,少年日夜苦练,终于在一天,获得了男人的认可,给了他一把刀。
“这就是阿福你的刀了。”
那是一把很普通的朴刀,甚至没开刃,但少年拿在手上不肯放下,抱着睡了一夜。
画面戛然而止。
老爷子愣愣出神,没等他想明白这画是哪来的,忽然,又一幅画面升了起来。
画面中,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拿着刀,站在空地上,不断挥动着双手,挥汗如雨。
前段时间,少年的师父和他们说了有关于武修的事情。
“武修,是所有习武之人的最终目标。”
“他不是象征,而是一种精神,所谓习武,并非为了暴力,也绝不是为了杀戮,而是要化干戈为知己,合天地于一气。”
“武道无止境,若是有人成了武修,不是指他自己在武道这一脉走到了巅峰,而是意味着他能够为所有习武之人引领方向。”
“传千载绝学续薪火,为万万武者开先河。”
“方为武修。”
“我希望你们都能朝这个方向努力。”
现在看来,少年的师父只是随口一提,在第三湖府,这样的言论就像是一句开场白,所有师父都对下面的门徒说过。
但对于当时的少年而言,这句话给予了他方向。
他和自己师弟对练过,知道自己的天赋不如师弟,甚至和门徒比都算不上好,平日里,不过是师门众人在照顾自己。
但他已经找到了突破的办法,即使是追赶不上师弟,成为不了武修,但他坚信只要勤学苦练,总会减小两人之间的差距。
就这样,他入了魔,一挥刀,就从春雨初落,挥过了炎夏凉秋,挥到了大雪覆地。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他挥了整整六年的刀。
心态,也早已经生了变化。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握着手中的刀,就会觉得分外安心,或许挥刀,不止是为了赢。
或许,他确实是爱武道。
在他十九那年,他再和师弟对练。
这一次,他终于赢了。
但他没觉得有多开心。
对面的师弟眼中含着泪,看向他的目光中带着愤恨,他注意到了,但他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嘴笨,从小就是,不然也不会被家里的父母赶出家门。
哆哆嗦嗦背的几句诗,远不如家中那位胞弟有灵气。
一户人家只能留三人,所以他就被都是文修的父母赶出了村子。
“阿诚,我目标不是赢你。”
他开口宽慰。
却不知道这句话对于自己师弟而言并不是宽慰。
此后,两人关系远不如从前,虽然从前也不怎么样,但好歹能过的去,之后,除了日常练武,两人已经像是陌生人。
他不止一次听见自己师父打骂师弟,说什么“若是你有阿福一半努力,怎么会不如他?”
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