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涧的水声潺潺,阳光透过交错的枝叶,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叶晓晓藏身的那个小石洞入口被茂密的藤蔓遮掩得严严实实,从外面看,与周围岩壁浑然一体。
洞内,叶晓晓缓缓睁开双眼,冰蓝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精芒,随即恢复平静。她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气息悠长而平稳。
经过近半个月不眠不休的潜心疗伤和修炼,她终于将体内那糟糕透顶的伤势稳定了下来。
左肩那道狰狞的伤口已然结痂脱落,留下了一道粉嫩的新疤。体内经脉虽然依旧有些脆弱,但那些蛛网般的裂痕已然愈合了大半,灵力如同涓涓细流,重新在经脉中顺畅运转,虽然远未恢复到巅峰状态,但至少不再有滞涩刺痛之感。
丹田处,那颗冰蓝色的金丹恢复了温润的光泽,缓缓旋转,表面那道暗金裂痕在玄女传授的法门和大量寒气的滋养下,被一层更加厚实坚韧的玄冰牢牢封印,不再传来令人不安的悸动。
更重要的是,她对体内两股力量的掌控,有了质的飞跃。
玄女传授的那套基础法门,她已修炼得颇为纯熟。引导魂源深处的玄冥寒气不再像最初那样艰难痛苦,反而如臂使指,心念一动,精纯的寒意便能流转周身,不仅可用于对敌,更能极有效地滋养经脉、淬炼灵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低阶水遁、冰锥等法术的效果。
她发现,这寒气在隐匿气息、消除痕迹方面有着奇效,配合她本就高超的潜行技巧,几乎能做到踏雪无痕。
而金乌真火,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当作一种狂暴的攻击手段。在无数次小心翼翼的尝试和玄女偶尔(虽然依旧毒舌)的点拨下,她学会了如何更精细地控制火候——从足以熔金化石的爆裂火焰,到仅仅用于照明、取暖或者小心炼制药材的温和火苗。她甚至开始尝试,将一丝极度微弱的真火之力,融入日常的灵力运转中,用来激发气血、加速丹药吸收,效果出奇的好。
冰与火,在她体内不再是势同水火的死敌,而是逐渐形成了一种微妙而脆弱的平衡。玄冥寒气为主,奠定根基,提供强大的防御、隐匿和持续作战能力;金乌真火为辅,作为关键时刻的爆发手段,以及日常淬炼身体、加速恢复的催化剂。
这种平衡极其精妙,需要她时刻保持心神凝聚,稍有不慎仍可能引发冲突,但比起之前动辄走火入魔的危险,已是天壤之别。
“总算……有点样子了。”叶晓晓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却真实存在的笑意。这半个月,是她失忆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安全地、专注地提升自己。
她清点了一下这次的“收获”。从墨鳞蚺巢穴得来的几片旧鳞和幽蓝矿石,在她疗伤期间消耗了大半,但残余的能量依旧精纯,被她小心收好。那株鬼手水草,她研究后发现具有不错的解毒和安抚神魂之效,也妥善保管。最让她在意的,是那枚墨鳞蚺卵。
这枚卵被她用最精纯的玄冥寒气日夜温养,蛋壳上的螺旋纹路似乎更加清晰了一些,散发出的生命波动和阴寒气息也愈发浓郁。
她按照玄女的提示,不敢贸然炼化,只是每日分出一丝神识与之沟通,感受着其中那个小生命微弱的意识波动,似乎……建立起了一种极其初步的、模糊的联系?这种感觉很奇妙,仿佛在孕育一个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存在。
“或许……真的‘另有他用’。”她看着那枚安静的卵,心中隐隐有些期待。
伤势既愈,实力小有精进,叶晓晓开始规划下一步。一直躲在这山涧里不是长久之计。她需要了解更多外界的信息,需要资源来继续提升实力,更需要……查明自己的身世和围绕“炎阳殿”、“玄阴上人”的谜团。
她决定,离开这片荒僻的山涧,但不再返回危机四伏的碧波城主城。她回忆起之前搜集的信息,在碧波城辖下,云梦泽边缘,似乎有几个相对偏僻但秩序尚可的散修聚集点或小型坊市。那里没有大势力的直接控制,鱼龙混杂,消息灵通,也更容易隐藏身份。
几天后,一个清晨。叶晓晓用特制的药膏略微改变了肤色和面部轮廓,使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常年在外奔波、面容粗糙的普通女修。她换上了一身半旧的青色布裙,将流云剑用布条缠好背在身后。气息收敛在炼气五层左右,不高不低,不会引人注目,也不会让人轻易欺负。
她最后看了一眼这个庇护她半月之久的小石洞,轻轻拨开藤蔓,身影如同灵猫般滑出,悄无声息地融入晨雾弥漫的山林之中。
凭借对水灵的亲和力(玄冥寒气带来的附加好处)和日益精进的隐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