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南亚破晓:林慧莲与大夏女兵的绿色征途(2 / 3)

在营地中回荡,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第二章:与天抗争的“生命之源”

探索任务稳步推进,女兵们绘制出了详细的区域地图,标注了潜在的危险区域和可利用资源点。而与此同时,另一项更为紧迫的任务也提上了日程——解决当地“绿色家园”社区的饮水问题。

“绿色家园”是一个由多个少数民族聚集而成的村落,世代生活在这里。由于地处偏远,缺乏现代设施,村民们长期饮用未经处理的河水或井水,导致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频发,严重影响了健康和生活质量。林慧莲在前期与村长的接触中,深深感受到了村民们对清洁饮用水的渴望。

“水是生命之源,”林慧莲在任务部署会上强调,“我们带来的净水设备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部分需求,但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净水和供水系统。”

这项任务的难点在于,合适的水源地距离村庄有3公里远,而且需要翻越一座小山坡,地形复杂。如何将水引到村庄,并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是摆在她们面前的难题。

负责工程建设的“磐石小队”队长王丽,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兵军官。她带领队员们多次往返水源地和村庄之间,进行实地测量和路线规划。“队长,最佳方案是修建一条埋地输水管线,从水源地引水至村庄旁的蓄水池,然后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分配到户。”王丽在地图上比划着,“但问题是,这段路线中有大约500米是岩石地带,开挖难度极大,我们携带的小型工程机械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而且,雨季即将来临,如果不能在雨季前完成主体工程,山洪很可能冲毁我们的劳动成果。”

林慧莲仔细听取了王丽的汇报,并召集了工程、地质、水文等方面的技术骨干进行会商。

“岩石地带,硬碰硬开挖肯定不行,效率太低,”一位地质工程师分析道,“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定向钻技术,进行非开挖穿越。但我们携带的设备功率有限,需要精确计算和周密布置。”

“雨季是个大问题,”水文专家补充道,“我们必须提前做好排水和加固措施,确保管线和蓄水池的安全。同时,蓄水池的选址也要考虑到山洪的威胁。”

林慧莲点点头:“好,就采用定向钻穿越方案。王丽,你负责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预案。磐石小队全力负责管线铺设和蓄水池建设。陈静,你的百灵鸟小队配合进行水源地水质的深度分析,为净水设备的选型和运行参数调整提供依据。医疗小队,在施工的同时,也要在村里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自然抗争的战斗打响了。

磐石小队的女兵们顶着烈日,在泥泞的工地上奋战。她们操作着小型挖掘机、打桩机和定向钻设备,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迷彩服,脸上沾满了油污和泥土,但眼神却始终专注而坚定。王丽身先士卒,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危险,她就出现在哪里。在定向钻穿越最关键的时刻,她连续48小时没有合眼,时刻监控着设备参数和钻进进度。

林慧莲也经常来到施工现场,与女兵们一同劳动,了解进展,解决问题。她看到女兵们的手上磨出了水泡,肩膀被沉重的设备压得红肿,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她们之间的配合默契无间,吊装、焊接、铺设、掩埋,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当地的村民们被女兵们的辛勤付出深深打动。村长带着一些青壮年主动前来帮忙,虽然他们没有专业的技能,但他们有的是力气,可以帮忙搬运材料,清理场地。林慧莲对村长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安排了几名有经验的女兵对村民进行简单的安全和操作培训,让他们也能参与到建设中来。

“大夏的女儿,你们真是神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看着逐渐成型的蓄水池,用不太流利的通用语感叹道,“我们祖祖辈辈都盼着能喝上干净的水,现在,你们帮我们实现了!”

林慧莲微笑着回应:“老人家,这不是我们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和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水通了,好日子就不远了。”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在雨季来临之前,一条银色的输水管线终于蜿蜒伸展到了“绿色家园”村,清澈的山泉水通过净化设备处理后,源源不断地流入新建的蓄水池。当第一股洁净的自来水从村里的公共水龙头中喷涌而出时,村民们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孩子们在水柱旁嬉戏打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女兵们也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角泛起了喜悦的泪花。这一刻,所有的辛劳和汗水都化作了最珍贵的回报。

第三章: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