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南亚破晓:林慧莲与大夏女兵的绿色征途(3 / 3)

越天堑的“希望之桥”与“智慧之光”

解决了饮水问题,林慧莲又将目光投向了交通。“绿色家园”村与外界的联系,仅仅依靠一条泥泞不堪、雨季时便无法通行的山路。物资运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孩子们上学也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安全隐患极大。修建一条像样的道路,或者至少是一座能够通行车辆的桥梁,连接村庄与附近的主路,成为了村民们的下一个期盼。

经过勘察,女兵们发现在村庄下方的一条湍急河流上修建一座桥梁最为关键。这条河是雨季时阻断交通的主要障碍。然而,建桥所需的材料、设备运输,以及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都给她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座桥,我们必须建起来。”林慧莲在动员会上坚定地说,“它不仅仅是一座物理上的连接,更是连接我们与当地人民友谊的‘希望之桥’。”

这一次,林慧莲决定更大程度地发动和依靠当地村民的力量。她们带来了先进的模块化桥梁组件和轻型建桥设备,但更重要的是,她们要将建桥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村民,让他们成为建设家园的真正主人。

磐石小队的女兵们化身为“老师”,在工地上开办了临时培训班。王丽和她的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操作,向村民们讲解桥梁的基本结构、施工流程、安全规范以及模块化组件的安装方法。

“大家看,这个是承重梁,它是桥梁的‘脊梁’,必须安装牢固……”王丽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起初,村民们还有些拘谨和不自信,但在女兵们耐心细致的指导和鼓励下,他们逐渐放下了顾虑,积极参与到施工中来。男人们负责搬运重物、安装大型组件,女人们则帮助整理小型零件、准备砂浆、提供后勤保障。工地上,大夏女兵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一同劳动,语言上的障碍通过手势、表情和简单的词汇逐渐克服,一种深厚的友谊在共同的奋斗中悄然滋生。

林慧莲始终强调“智慧建桥”。她要求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带来的无人机进行桥梁选址复核和施工监控,利用便携式地质勘探设备对桥基位置进行精确勘察,确保桥梁的稳固和安全。同时,她们还充分考虑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桥梁的设计尽量减少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都进行了统一收集和处理。

在桥梁合龙的关键时刻,天气骤变,乌云密布,眼看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如果不能在暴雨前完成关键节点的固定,之前的努力可能会功亏一篑。

“加快速度!所有人注意安全!”林慧莲大声指挥着,自己也冲上前去,和队员们一起固定最后一块桥面板。

风雨大作,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瞬间将所有人都淋成了落汤鸡。河水也开始上涨,水流变得更加湍急。女兵们和村民们紧紧地靠在一起,互相鼓劲,在泥泞和风雨中坚持着。她们的衣服湿透了,手脚冻得发麻,但没有人退缩。

终于,在暴雨倾盆之前,最后一颗螺栓被拧紧,桥梁主体结构宣告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