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叩阙5(1 / 2)

书中缘 到点儿吃饭 1151 字 3天前

太后的这个反应,可说彻底打翻老夫人所有的设想。

齐国因地理条件限制,许多名贵膳食药材无法自产,人参、鹿茸等便在此列,是以除去明面上的朝贡贸易,也托赖外出购买,又因某些地区的特殊情况,民间采收也成了一个必然选项。

而上官家的马队,早在上上代天子在位时就因条件符合而被赋予此等职责。

延续至今,即便依旧没有被真正冠以皇商头衔,京城上官家也早已是周知的身负特许。

在外人看来,为国采买,既是荣耀,又能挣钱,可谓名利双收,但上官家却十分清楚,朝廷交付出这份信赖的同时,亦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毕竟是为天子办差,稍有差池,家破人亡犹未可知。

因此自打老太爷上官彦第一回接下这笔“生意”

,便就谨而慎之,从对接文书到物品本身,事无巨细,极其小心。

转眼到了第三代,此时的上官家确已成了一方巨贾,可又有谁知,“富贵险中求”

这几个字,一直都在家族展中若隐若现。

昨日现人参出了问题,老夫人即命连夜彻查,但时间敏感,故而只专门针对“人参”

这一项,至到后半夜,家中已有的存库皆已过筛,出问题的正是五年份和十二年份两样,而夏前送入宫中的那批货物里,恰恰就有这两个年份的参材。

东西进宫,怎么用,谁吃了,几时吃的,这些就都已经不是上官家可以管得着的,可一旦出了问题,大至动摇国本,小到损伤宫贵,都要追根溯源,到那时,从源头到经办,一个都跑不了。

今日老夫人之所以涉险进宫,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此,故而昨晚在家就已对这件事预设过最坏的结果,今天来,也是想好要承受天家斥责。

谁曾想,天边滚雷,越近越响,到了身前,却突然没了。

太后收回手去,重新拿起那扇,一边轻轻朝身前挥了两下,似宫人平日驱赶蚊蝇那般,一边问:“那孩子还好吧?”

老夫人听了,眼底一动。

她可没有忘记,这会儿功夫,同样的问题就已问了两遍,若说刚才那次属于情急之下的真实反应,那现在这貌似随口一问,可就另有深意了。

“蒙太后挂念,那孩子并无大碍。”

太后听罢并无特别反应,只很自然地将扇停在腿上,目光平静地回看过来,并道:

“想必那边也已来过书信,当知此番她家里来人进京,我也不好明面上过问,却是皇帝孝心,请安时带过一句,说也就这几天的事,瞧着这人也该到了。”

老夫人闻言心念一动,却也没有想到,自己才刚生出的猜想,旋即就得到印证,便也应道:

“是的,前些日子侯爷的确来了书信,我也将事说与那孩子知晓。”

太后点了点头,感慨道:“时间过得可真快,不过眨眼功夫,这在你家也住六七年了吧?”

“到今年年底满七年。”

“我也不过在她刚到时见过一回,这会儿早该长成了。”

“原本今年开春就能给办那笄礼,只当时又想,她父兄不在京中,倒不如等等,待秋节父兄同至,可巧又遇上她的生辰,便能一并办了。”

“哦?”

太后微微偏了下脸,看着邻座饶有兴致道,“十五了?”

“是。”

太后的视线移回,复又看向那扇,一时拿手摩挲着画里那只猫,片刻才再开口:“女子及笄,的确不能轻慢对待,不过——”

停顿之时,又再重新抬眸,“你也该知道,这次来的只有她的兄长。”

老夫人点头:“知道,侯爷也在信中写了。”

又是几息沉默,太后才再道,只这回开口,却是格外的慢条斯理:

“老姐姐,你我早已过了那鲁莽年岁,不敢说见多识广,但很多东西,的确因着某些便利,比之外头要清楚内里,你说是吧?”

上位者说话,哪能随意颠三倒四,可是,若话里当真凭空出现那么一两句无逻辑的言语,听者却得及时把耳朵竖起,因这极有可能就是一种信号,意味着接下来的话,非只不能外传,更是此时说,此时毕。

是以老夫人一听尊贵的太后说出后面这几句乍听前后不靠的话,当即迅领会意思,心照不宣回道:“臣妇谨遵教导。”

太后唇边的笑意稍纵即逝,说话依旧平缓:

“而今我齐国大定,边关守将年回京一趟者,已属频繁,何况镇远侯一家早已世代扎根边塞,若没记错,去年大概也是这个时候,他们父子俩才刚刚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