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成功后,曾受过德皇帮助的列宁,并没有忘记德国国内的革命党。)
注意在这里的叙事是,在一战末期德国国内扇动革命并被容克军官团作为直接战败借口的布尔什维克才是第一位的,犹太人只是因为其一贯在欧洲的糟糕背锅形象,而被捎带的靶子——这一点不仅仅是后续的纳粹政府在“甩锅”犹太人,之前的魏玛政府也是一样。
而正是在这种历史真相被德国陆军隐瞒的状态下(英国也出于搅屎棍的素养,给这种“真相”推波助澜过),作为奥地利人参加了一战德国陆军,还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并被英国人毒气薰过的小胡子,才在强烈的仇恨复仇愿望下,写下了那本知名“畅销书”——《我的奋斗》。
在其中小胡子,全盘否定了德皇热衷于争夺海外殖民地的做法,并为当时的德国指出了一条“船新”道路——为了在今后百年中带来足够的生存空间,德国必须在东方进行扩张——主要牺牲俄国。
于是基于这一理念延伸出来的纳粹战略理论,自然会将和同样属于高贵“种族”的英法(特别是英国,小胡子的亲英倾向,通常被认为是赫斯出走英国的一大原因)的战争视为和主要对手苏联作战的基础。
而有着丰富资源、广袤土地的俄国,不仅能为德国的“犁”提供土地,也能为日耳曼民族征服全世界提供资源。
在戈贝尔日记中便记录了,小胡子的终极目标是“重新安排整个地球上的国家”,为此小胡子需要先统治欧洲大陆,然后再征服地球,或者说谁拥有欧洲,谁就是世界的主宰。
这一理论对于以种族优越论为自己的行为找正当性,并认为西方文明(日耳曼人为代表)统治世界的地位无需质疑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一点再加上,小胡子认定被马克思主义控制的俄国,是西方文明的头号敌人,而为了防止这个日益强大的“集权”国家发动一场“蒙古-匈人”式战争——欧洲经典恐俄理论,以保卫西方文明,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是必须的。
于是纳粹德国在一开始表现出的反苏倾向,成了德国真的开始执行统治欧洲行动之前,西方绥靖主义的最大动因之一。
pS:这一描述有时间片面性,只能当做“和平”时期政治力量博弈的基础,因为一旦战争开打,这种极易发展到不受控制的极端状态,就会迫使各国,完全出于国家当前利益与实用主义的倾向行动,比如意识形态不共戴天的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39-1941),在北海和北大西洋打生打死的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1935-1939))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