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章 李学武赴任东海,田嘉明泪撒当场(2 / 7)

,大家也顾不上太多客气,纷纷动筷。焦杨明显饿得狠了,吃得比平时快些,但姿态依旧保持着文雅。

吃了几口垫了肚子,焦杨抬头问我:“县长,今晚怎么安排?是在省城住下,还是赶回去?”

我放下筷子,擦了擦嘴:“我看吃完饭稍歇一会儿就往回赶吧。明天上午丁书记还要主持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防汛救灾资金使用和下一步生产自救的安排,这是大事,不能耽误。”

焦杨点头:“也好。回去还能准备一下。”

我又想起一事,问焦杨:“焦书记,市里要求各县区为平安县受灾地区组织捐款的事,咱们县里进度怎么样了?”

焦杨闻言,放下筷子,拿起餐巾擦了擦嘴角,正色道:“县长,我正想跟您汇报。昨天初步统计了部分县直机关和乡镇的捐款情况,目前募集到的金额大概在六万三千元左右。”

“六万三……”我沉吟了一下。东投集团之前支援了五万,县里自己还要再拿出一万多,对于东洪这个穷县来说,干部们的工资都不高,这笔捐款不算小数目了。“捐款一定要坚持自愿原则,特别是对困难职工,不能搞硬性摊派。县委办发通知强调过这一点吧?”

“通知是强调了,”焦杨语气有点无奈,“但丁书记之前也指示,要求把各单位的捐款数额和个人捐款明细进行公示,还要汇编成册,存档备查。意思是……要起到一个鼓励和督促的作用。”

我皱了皱眉:“公示捐款明细?还要通报?这样搞容易变味,成了变相攀比和压力摊派。市委三令五申,这类事情要充分尊重个人意愿,讲究方法方式。这样,回去后我跟丁书记再沟通一下,汇总数据存档可以,内部适当表扬也可以,但点名道姓地公示和跨单位通报就免了。心意到了就行,不能因为做好事反而生出怨气。”

“好的县长,我明白了。”焦杨点头记下。

或许是饿过了劲,或许是心里装着事,这顿饭吃得虽然快,但气氛十分热烈。大家更多是在填饱肚子,也围绕着药厂项目和平安县灾情。

五点半左右,大家基本都放下了筷子。又喝了一轮茶,聊了聊明天常委会的议题,六点不到,我们便起身告辞。

崔主任一直送我们到停车场,再三为中午的疏漏致歉,态度很是诚恳。我们又客气了一番,这才分别上车。

两辆车一前一后,驶出省制药厂气派的大门,融入了省城傍晚的车流。来时满怀期待和不确定,返程时多了几分初步的成果,但也添了更清晰的紧迫感和压力。

回东原的路似乎比来时更显漫长。车窗外的天色渐渐由湛蓝变为绛紫,最后彻底沉入墨黑。路况一般,车速提不起来,颠簸中,车厢里很安静,只有引擎的轰鸣和轮胎压过路面的噪音。大家都有些疲惫,曹伟兵和吕连群在后座似乎打起了盹。

我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但脑子里却像过电影一样,反复回放着与王蓉见面的细节,揣摩着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权衡着东洪的优劣势,思考着下一步该如何应对考察,如何在与平安、曹河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县财政的拮据、百万人吃饭发展的压力,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心口。

直到晚上快十点,车才驶入东原。少了迎宾楼的霓虹,市委大院旁的街道两旁的灯光稀疏,许多人家已经熄灯睡下。

拖着疲惫的步伐上楼,打开门,客厅的灯还亮着,电视里正放着《编辑部的故事》,葛优和吕丽萍的京腔对白带着特有的幽默感传来。晓阳窝在沙发里,听见动静,转过头来。

“回来了?比预计的晚了不少。”她站起身,迎上来,很自然地接过我手里的公文包。

“嗯,路上不好走。”我换了拖鞋,揉揉发胀的太阳穴,“你怎么还没睡?”

“等你啊。”晓阳看着我,眼神里带着一丝嗔怪,“你呀,忙晕头了?忘了今天什么日子?”

我一愣,随即猛地一拍额头:“哎呀!学武部长!说好今晚给他饯行的!”

李尚武部长调任东海市委副书记,这事早就定了,张叔之前还特意提过,说晚上在家里聚一聚,算是小范围送个行。我这一忙药厂的事,竟给忘得一干二净。

晓阳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张叔打你电话也没接。后来我才说你们去省城了,估计就赶不回来。张叔那边倒是没说啥,学武部长人也大度,明天吧,明天你给部长打个电话……”

部长是从东原走出去的干部,这次高升,于公于私,这送行宴我都该到场。不仅关乎情谊,更是一种政治姿态。缺席了,难免让人多想。

“他们……今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