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凝露重肾易伤(3 / 3)

>

一、书生夜尿:书卷间的肾阳式微

寅时正,县学孙秀才裹着厚被入院,称每日夜间遗尿2-3次,伴畏寒肢冷、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每日苦读至丑时,渐觉肾气不固,”秀才羞愧难当,“前医投以桑螵蛸散,效微……”

岐黄辨证为肾阳不足,固摄无权,以巩堤丸合肾气丸加减:熟地15g、山萸肉12g、山药15g、附子3g(先煎)、肉桂3g、补骨脂12g、益智仁12g,“熟地、山萸肉滋肾阴,附子、肉桂温肾阳,补骨脂、益智仁固肾缩尿。”

他又以耳穴贴压“肾穴”“膀胱穴”,配合艾灸关元、中极,“耳穴调理脏腑,艾灸温肾固摄,此乃‘内外合治’之理。”一周后,秀才夜尿减为1次,改以金樱子膏长期调服。

二、老妇痰饮:秋风中的肾不纳气

卯时三刻,邻县吴婆婆由家人背来,喘息气短,动则尤甚,痰多清稀,伴腰膝冷痛、面浮肢肿,舌淡苔白滑,脉沉弱。“西医说我这是‘慢性支气管炎’,”婆婆咳嗽不止,“吃了氨茶碱还是喘……”

岐黄辨证为肾不纳气,寒饮伏肺,以肾气丸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熟地15g、山萸肉12g、山药15g、附子6g(先煎)、肉桂3g、苏子9g、莱菔子12g、白芥子6g,“肾气丸补肾纳气,三子养亲汤化痰降气。”

他又在肾俞、定喘穴处施以“隔盐灸”,每穴灸五壮,“隔盐灸补肾纳气,与汤药协同,此乃‘上下同治’之妙。”半月后,婆婆喘息减轻,痰量减少。

第六章章回赞诗·寒露医道的水火哲思

回目诗

寒露凝霜冷透裳,肾宫寒凝水汤汤。

真武汤煎温肾水,肾气丸捣固封藏。

雷火灸关通命火,椒姜沐足暖膀胱。

且看稻花翻浪处,一轮红日耀肾堂。

结语

当最后一炷隔盐灸的艾灰落在肾俞穴旁,岐黄站在药圃中,见鹿茸草在寒霜中挺立,茎秆上凝结的露珠如冰晶般透亮,恰似肾阳在寒凝中的坚韧。他忽然领悟:寒露的肾寒之证,恰似冬日的蛰伏——唯有温补肾阳,固摄肾精,才能为来年的生发积蓄力量。医者之道,如寒露的阳光,需在阴寒中播撒温暖,于封藏处点燃命火,让生命在寒凝中保持“肾水常暖,命门常热”的动态平衡。

“阿远,”岐黄望着北斗七星指向西北,“明日霜降,记得采收最后的鹿茸草。寒露虽寒,却藏着‘冬病秋治’的先机。医道如四季,需在肃杀中见生机,于凝寒中守暖阳。”

(注:文中涉及方剂、针灸操作及食疗方法,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寒露养生需根据个体体质调整,阳虚体质者宜侧重温阳,阴虚体质者需兼顾滋阴,切勿盲目温补。)

“寒露卷终”

下卷预告:《岐黄天宝·霜降卷:霜气肃杀肝血虚》——霜降时节,霜气肃杀,肝血易虚,筋脉失养,兼夹寒凝,致血虚风动、寒瘀阻络等证,且看岐黄如何以养血柔肝、散寒通络之法,补肝血于秋末,畅筋脉于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