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动风生虫始振(3 / 3)

章病案奇闻·风虫交作的跨界诊疗

一、书生风虫:书卷间的虚实错杂

寅时正,县学钱秀才扶额入院,眩晕耳鸣如坐舟车,伴脐周隐痛、面部白斑,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每日苦读至寅时,渐觉风虫交作,”秀才面色青灰,“前医单治风或单治虫,皆无效……”

岐黄辨证为肝风虫积,虚实错杂,以天麻钩藤饮合乌梅丸加减:天麻9g、钩藤12g、乌梅15g、黄连3g、槟榔9g,“平肝熄风与驱虫消积并行,此乃‘标本同治’之法。”

他又以耳穴贴压“肝穴”“大肠穴”,配合艾灸足三里、脾俞,“耳穴调理脏腑,艾灸健脾化湿,此乃‘内外协同’之理。”一周后,秀才眩晕减轻,排出蛔虫数条,改以归脾汤合化虫丸调理。

二、老妇风痹:春风中的虫蚀筋脉

卯时三刻,邻县郑婆婆由家人推轮椅前来,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伴肌肉消瘦、夜间磨牙,舌紫暗苔白腻,脉涩。“西医说我这是‘风湿性关节炎’,”婆婆叹气,“用了止痛药还是痛……”

岐黄辨证为风虫痹阻筋脉,以独活寄生汤合鸡鸣散加减:独活9g、桑寄生15g、槟榔12g、苦楝皮6g,“独活寄生汤祛风除湿,鸡鸣散下气驱虫,此乃‘风虫并治’之妙。”

他又在疼痛关节处施以“火针围刺”,配合拔罐放血,“火针温通经络,拔罐祛瘀杀虫,此乃‘以热治寒,以通治痛’之法。”半月后,郑婆婆关节痛减,能扶杖行走。

第六章章回赞诗·惊蛰医道的风雷哲思

回目诗

惊蛰阳升雷震动,肝风虫积两相攻。

乌梅丸煮酸辛苦,镇肝汤煎熄大风。

雷火灸风通脉络,四缝挑虫化积壅。

且看稻花翻浪处,平肝驱虫保安宁。

结语

当最后一匙乌梅丸药汁喂入患儿口中,岐黄站在药圃中,见被虫蛀的山药旁新生出几株艾草,叶片散发的香气驱走了蚯蚓。他忽然领悟:惊蛰的风虫之治,恰似春日的农耕——既要扑灭病虫害,又要守护禾苗的生机。医者之道,如惊蛰的春雷,需在震动中唤醒正气,在喧嚣中平息乱象,让生命如破土的新竹,虽经风雨,却节节向上。

“阿远,”岐黄望着东方渐白的天空,“明日春分,记得采收新鲜艾草。惊蛰虽过,却藏着‘治未病’的深义。医道如自然,需在动中求静,于乱中求治,此乃‘风虫并治’的至简真理。”

(注:文中涉及方剂、针灸操作及食疗方法,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惊蛰养生需根据个体体质调整,肝风重者宜平肝,虫积甚者需驱虫,切勿自行用药。)

【惊蛰卷终】

下卷预告:《岐黄天宝·春分卷:阴阳平衡风邪袭》——春分时节,阴阳平分,风邪盛行,易致风邪中络、营卫不和等证,且看岐黄如何以调和阴阳、祛风解表之法,平阴阳于春分,祛风邪于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