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换回了两斗玉米种,还扯了块新布,给茅棚的破窗户缝打了补丁。他逢人就说:\"多亏了我家黑娃,不然早就喂山里的狼了。\"听的人都笑他痴,说一只猪崽能有啥本事,他只是嘿嘿乐,不辩解。
从那以后,每逢初一十五,王老实都会做点好吃的,带着去救黑娃的那片雪坡。有时是刚蒸的红薯,有时是磨的玉米糊,有时还会买两个白面馒头——那是他舍不得吃的好东西。
\"黑娃,来吃吧,这是爷给你留的。\"他把供品放在石头上,对着大山的方向说。说来也怪,每次他第二天去看,供品准会不见,地上只留下些零散的骨头渣(如果是带肉的),或是啃得干干净净的玉米棒,旁边还有几个小小的蹄印,和黑娃的一模一样。
村里的张屠户听说了,笑话他:\"王老实,你这是给猪当祖宗供着呐?不如卖给我,我给你称两斤肉钱。\"
王老实脸一沉:\"俺家黑娃是救命恩人,不是畜生。\"他把张屠户赶了出去,从此再不许他进茅棚。
黑娃在茅棚里又住了半个月。这天早上,王老实醒来,发现木盆空了,黑娃不见了。他心里一慌,冲出茅棚,四处喊:\"黑娃!黑娃!\"
喊了半天,只在门口的石头上,发现了颗黑褐色的珠子,比核桃小些,表面的纹路和猪苓的断面一模一样,摸上去凉丝丝的,却不冰手,反而带着股暖意,像是有生命似的。珠子底下,压着片猪苓的叶子,新鲜得像刚摘的。
\"这是......\"王老实拿起珠子,突然明白了——黑娃走了,回山里去了。这珠子,是它留下的念想。
他把珠子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布袋里,和那块红布包着的猪苓放在一起。从那天起,他依旧每逢初一十五去雪坡供品,只是供品旁边,会多放一颗干净的石子——那是给黑娃\"留位置\"的。
有回,李寡妇来求猪苓,说她男人得了水肿,腿肿得穿不上裤子。王老实拿出火塘边晾干的猪苓,配了些白术、茯苓,教她怎么煮:\"这药得慢火熬,喝三天准见效。\"
李寡妇千恩万谢地走了,没过几天就欢天喜地地回来:\"王大哥,你这猪苓真是神药!我男人的肿消了,能下地干活了!\"她带来两个鸡蛋,非要塞给王老实。
王老实没要鸡蛋,只让她有空去天台山拜拜:\"是山里的神灵保佑。\"李寡妇觉得奇怪,却还是照做了。
日子一天天过,王老实的药圃里,猪苓长得越来越好,像是有灵性似的,不用费心照料,年年都能收半篓。他再也不用为换种籽发愁,甚至能攒下点钱,给村里的小学修了扇新窗户。
有人问他猪苓在哪挖的,他只说是\"山里的神灵赏的\",谁也不给说具体地方。他心里清楚,那是黑娃的秘密,不能外传。
这天,王老实又去雪坡供品,刚放下馒头,就看见雾里窜出个黑影,快得像阵风。是黑娃!它比上次见时又大了些,浑身黑毛油亮,额头上竟隐隐有撮红毛,像点了朱砂。
\"黑娃!\"王老实又惊又喜,刚要上前,黑娃却往后退了退,用鼻子指了指供品,又指了指大山深处,然后转身跑进雾里,没了踪影,只留下串蹄印,在雪地上格外清晰,蹄印旁边,散落着几颗小小的猪苓,像特意留下的。
王老实捡起猪苓,眼眶湿了。他知道,黑娃还记着他,还在山里陪着他。他对着雾里喊:\"黑娃,有空回家看看!爷给你煮红薯!\"
雾里传来一声\"哼哼\",像是答应了,又像是在说\"保重\"。
上卷终
王老实把黑娃留下的珠子和猪苓视若珍宝,日夜贴身带着。他依旧种着药圃,依旧每逢初一十五去雪坡供品,只是供品旁的石子,换成了那颗黑褐色的珠子——他觉得,这样黑娃就能更清楚地看见他的心意。
天台山的猪苓,年年都长得格外好,王老实挖了卖,卖了救,不知帮多少人家治好了水肿病。村里人都说他\"有山神保佑\",他只是笑笑,心里却明白,那是黑娃的恩情。
有天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黑娃变成了个穿黑袄的少年,手里捧着颗发光的猪苓珠,对他说:\"爷,我本是天台山修炼的猪精,遭了天劫,多亏你救我。那颗猪苓,是我的内丹所化,能护你平安。\"
醒来时,床头的红布包开着,那颗最大的猪苓,断面的纹路在月光下闪闪发亮,竟和梦里的内丹一模一样。王老实这才明白,自己救的不是普通的猪崽,是山里的神灵;黑娃拱出的不是普通的猪苓,是精怪的内丹所化。
下卷的故事,将从这个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