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三叠:稻泽菜共生记》下卷(2 / 3)

稻药循环合作社的理事长。他笑着递上一捧土壤:“李教授您摸摸,这是轮作了十年的田土,攥在手里能成团,松开能散,蚯蚓比往年多了三成。”专家们捻起土粒,指尖能感受到湿润的黏性,混着细碎的植物纤维——那是泽泻和油菜秸秆腐熟后的痕迹。

他们走进田间时,正赶上泽泻收割。收割机驶过,泽泻的块茎被精准分离,秸秆则被粉碎装置当场打碎,均匀撒在田里。“这些秸秆含钾量高,比草木灰还管用。”陈智慧指着翻耕机,“马上种油菜,秸秆在土里烂一个冬天,开春就是最好的肥料。”

田埂边,几位老农正往油菜田里撒油菜籽饼。“这是榨油剩下的渣,”60岁的王老汉笑着说,“以前当垃圾扔,现在知道是宝贝——撒在田里,油菜长得壮,还不用打农药。”他算了笔账:搞循环农业后,每亩化肥钱省了80块,农药钱省了50块,光这两项,一年就多赚一千多。

验收组的专家在报告里写道:“彭山模式的核心,在于‘用养结合’的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水稻保粮,泽泻创收,油菜养地,三者如齿轮般咬合,实现了‘土地不休息,资源不浪费’的良性循环。”这份报告,让彭山模式从地方实践,变成了全国农业生态转型的范本。

第八回品牌立世循环致远

2015年,彭山注册了“三叠绿”区域公共品牌,涵盖稻米、泽泻饮片、菜籽油三大类产品。包装上印着循环流程图,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这种透明化的方式,让“三叠绿”系列产品迅速打入高端市场。

陈智慧带着团队,在电商平台开了旗舰店。“我们的大米,检测报告显示农残为零;泽泻饮片,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菜籽油,是物理压榨的‘放心油’。”他对着镜头直播,身后的稻田里,白鹭正悠闲地踱步,“这就是生态循环的回报——土地好了,产品自然好。”

有个上海的客户,买了“三叠绿”大米后,特意带着检测仪器来彭山溯源。看到田里的秸秆还田,闻到空气中没有农药味,他感慨道:“这才是真正的‘土地的味道’。”回去后,他成了“三叠绿”的忠实客户,还介绍了二十多个朋友购买。

循环模式还带动了乡村旅游。每到春天,油菜花开成海,游客们踩着木栈道走进田间,看农民如何粉碎泽泻秸秆,听陈智慧讲“三叠轮作”的故事。景区里的农家乐,用新米煮饭,泽泻炖土鸡,菜籽油炒野菜,生意火爆得要提前半个月预定。

“以前种地看天,现在种地看循环。”陈智慧的儿子陈新禾,留学归来后加入团队,他引入了“碳足迹”核算:“我们算出,三叠模式每亩每年能减少碳排放120公斤,这又是一笔‘生态账’。”他正在申请“碳汇交易”,让农民从生态保护中获得更多收益。

2023年,彭山稻药循环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颁奖词中说:“这是东方‘三才之道’(天、地、人和谐)在现代农业中的生动实践,为全球可持续农业提供了‘中国方案’。”

站在领奖台上,陈新禾捧着证书,想起爷爷陈新农常说的话:“土地是活的,你对它用心,它就给你长金子;你对它糊弄,它就给你长石头。”这句话,藏在每一粒稻米里,每一颗泽泻里,每一滴菜籽油里,也藏在彭山人世代相传的循环智慧里。

结语

从陈老实偶然种下的第一畦泽泻,到陈新禾操盘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彭山的“水稻-泽泻-油菜”三叠模式,走过了一条“实践出真知,传承促创新”的道路。它生动诠释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智慧——农民在土地上摸索出轮作的奥秘,再经现代科技赋能,最终升华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这种循环的本质,是对土地的敬畏与对话:水稻索取,泽泻便归还;油菜滋养,土地便馈赠。它告诉我们,最好的农业不是“征服自然”,而是“融入自然”;最好的传承不是“固守古法”,而是让传统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从秸秆还田的朴素实践,到碳汇交易的现代探索,彭山的故事证明:当人类学会与土地“互相亏欠,彼此偿还”,循环的力量便能创造出无穷的生机。

赞诗

彭山沃野叠三秋,

稻浪翻金泽叶稠。

油菜铺霞香四野,

秸秆还土沃千畴。

循环自有生财道,

生态长吟济世讴。

最是农耕传智慧,

一田能养万农忧。

尾章

春分时节的彭山,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