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阳石阴,相济而成效;它传着实践为先的智——口传的秘诀补了文献的缺,山野的经验证了纸上的理。
从青崖翁到阿山,从老栓到虎娃,秦巴的人用一辈子的时间,把拐子七的故事,写在了山里,记在了心里,传在了手里。这故事里,有草木的魂,有药农的情,有天地的道——这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成于实践,归于天人。
赞诗拐子七赞
秦巴峰峦叠翠屏,寒崖金叶藏仙灵。
冬藏根如连珠串,酒制石埋柏叶馨。
辛麻通经驱痹痛,温肾益血护生灵。
口传心授本草韵,天人合一万古青。
尾章金叶永续:山魂守药缘
又是一个冬至,阿山带着村里的孩子们去寒崖下,教他们辨拐子七的叶:“你们看,这叶背的金斑,是秦巴的山给它的印记;这根里的辛麻,是秦巴的土给它的力气。”
孩子们蹲在石隙前,小手轻轻摸着叶背的金斑,像摸着一件珍宝。阿山把采来的拐子七根,分给每个孩子一根,让他们嚼一嚼:“记住这辛麻的味,记住冬至采、酒制埋青石的法——以后,你们就是秦巴的药人,要守着这拐子七,守着这山里的本草。”
孩子们把根揣进怀里,跟着阿山往回走。阳光透过雪,洒在寒崖上,叶背的金斑闪着光,像星星落在了草叶上。青石板还在草庐外,上面摊着刚炮制好的拐子七,酒香飘得很远,远到能飘进下一个春天,飘进下一辈人的心里。
秦巴的山还在,秦巴的拐子七还在,秦巴的药人还在。那代代相传的口传知识,那融于天地的用药智慧,会像这拐子七的根一样,深深扎在秦巴的土里,扎在中国传统医学的魂里,一年又一年,伴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永续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