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通瀛:丝路医心录(上卷)(2 / 3)

了阿福。”苏莱曼握着陈景明的手,眼中满是欢喜:“这便是祖父说的‘医道相通’吧!”

上卷二:奶调珀末,藏红定心悸

泉州城西的林家,有位新妇叫婉娘,产后不足一月,却得了“心悸”的毛病。白天坐在窗边做针线,忽觉心跳得像要跳出嗓子眼,手脚发软,出一身冷汗;夜里更甚,刚合上眼,就被“咚咚”的心跳惊醒,睁眼到天亮。林家人请了产婆来看,说这是“产后虚亏”,炖了人参鸡汤给婉娘补,可喝了几日,心悸反倒更重,婉娘连饭都吃不下,日渐消瘦。

林家的老夫人听说陈景明治好了阿福的癫痫,便让人用轿子抬着婉娘来药铺。陈景明让婉娘坐下,手指轻搭她的腕脉——脉象细弱,如丝如缕,再看她的舌苔,淡白无华,嘴唇也没有血色。他问婉娘:“产后可有恶露不尽?”婉娘点头:“前几日还有暗红色的血块,肚子也隐隐作痛。”陈景明叹了口气:“这是‘产后气血两虚,瘀血内阻,心神失养’。人参鸡汤虽补,却补而不通,瘀血堵在脉中,气血难以上养心神,所以心悸不止。”

他本想给婉娘开“归脾汤”加减,用当归、黄芪补气血,远志、茯苓安神,可又想起苏莱曼的“安神三味”,琥珀能镇心安神,藏红花能活血散瘀,没药能行气止痛,若加进方子里,既能补气血,又能通瘀血,或许比单用归脾汤更有效。于是,他又去请苏莱曼商议。

苏莱曼听了婉娘的症状,说:“在西域,产后心悸多是‘血液瘀滞’,需用藏红花通开血脉,琥珀稳住心神,没药化解瘀滞。只是产后妇人身体虚弱,藏红花用量需减,以免活血太过伤正气。”陈景明深表赞同:“中医讲‘产后多虚多瘀’,用药需‘补而不滞,通而不伤’。我看可用琥珀二钱,藏红花五分,没药一钱,研末后用温牛奶调服,再配上当归、白芍各三钱煎水,早晚分服——牛奶补虚,当归、白芍补血,与你的三味药相配,正好‘补通兼顾’。”

婉娘按此方服用,第一日便觉心跳慢了些,夜里能睡上一个时辰;三日过后,恶露尽去,肚子不再疼,心悸的次数也少了;七日之后,婉娘能正常吃饭、睡觉,手脚也有了力气。老夫人特意做了西域样式的馕,让婉娘送给苏莱曼,笑着说:“没想到西域的药材,配上咱们的中药,竟比人参还管用!”婉娘也说:“喝那奶调的药末时,只觉一股暖意从心口散开,心里踏实得很。”陈景明将这个病案记在医案上,特意注明“西域三味与当归白芍配伍,治产后血瘀心悸”,这便是他记录的第一个“东西方合方”。

上卷三:珀屑入汤,没药通郁气

泉州府的账房先生柳仲元,年近五十,素来性子急躁,凡事都要争个输赢。半年前,他因一笔账目与东家争执,气得当场晕了过去,醒来后便落下了“心悸伴胸痛”的毛病。每当与人议事,稍不顺心,就觉左胸隐隐作痛,心跳得厉害,连呼吸都变得急促。他去看了不少医者,有的说“肝气郁结”,开了柴胡疏肝散;有的说“心血不足”,用了柏子养心丸,可胸痛、心悸的毛病总也断不了根。

这日,柳仲元又因账目之事动了气,胸痛得直不起腰,家人急忙将他送到陈景明的药铺。陈景明让他靠在躺椅上,解开衣襟,用手掌按他的左胸——按到“膻中”穴时,柳仲元疼得皱眉。陈景明又摸他的脉,脉象弦紧,如按琴弦,再看他的舌象,舌边有瘀点,舌下络脉紫暗。“先生这是‘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痹阻心脉’,”陈景明缓缓道,“气郁则血行不畅,瘀血堵在心胸,所以胸痛、心悸;你性子急躁,肝气不舒,更是加重了郁滞。”

柳仲元叹了口气:“我也知道自己性子急,可改不了啊!陈先生,您有什么法子能让我不疼、不慌吗?”陈景明想起苏莱曼的“安神三味”,对柳仲元说:“我有个方子,是西域的药材配咱们的中药,或许能治你的病。”他让人去请苏莱曼,苏莱曼听说柳仲元的症状,说:“在西域,这叫‘胸中之气阻滞’,需用没药行气止痛,藏红花活血通脉,琥珀镇心安神。你的中医说‘肝气郁结’,我们也认为‘郁气’会阻碍血脉,道理是一样的。”

陈景明当下便开方:取琥珀二钱(研末),藏红花一钱,没药一钱五分,先将藏红花、没药放入陶罐,加清水三碗,煎至一碗;再将琥珀末调入药汤中,温服。同时,陈景明还叮嘱柳仲元:“每日晨起后,用手指按揉‘膻中’穴一刻钟,膻中是‘气海’,能疏肝理气;再少生气,多散步,气顺了,血自然就通了。”

柳仲元按此方服药,每日按时按揉膻中穴,又学着在江边散步。三日后,他与人议事时,虽仍有些急躁,却没再胸痛;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