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在庭院里追蝴蝶;半个月后,迦南完全恢复了往日的活泼,还会缠着约珥讲商队的趣事,只是不再提“火”和“沙”。约珥带着迦南来谢以利亚,还带来了从埃及带回的香料。以利亚笑着取出羊皮卷,将“琥珀甘菊糊配羊奶治小儿夜啼”记下,特意补充“轻拍后背、哼唱摇篮曲助安神,传自约珥之妻,民间育儿智慧”,写道:“神圣的琥珀疗愈,不仅需药物的力量,更需亲人的温柔,这是文献中未曾记载的温暖实践。”
第七回老牧羊痹痛难行珀油姜黄通筋脉
耶路撒冷城外的橄榄山牧场,老牧羊人摩西已守护羊群四十余年。这年冬,寒流来得格外早,连日的雨雪让牧场的地面结冰,摩西在赶羊时不慎滑倒,虽未摔伤骨头,却让原本就隐隐作痛的膝盖雪上加霜——他的双膝红肿发亮,每走一步都“咯吱”作响,疼得钻心,连放羊的拐杖都快握不住,只能坐在帐篷里,听着羊群的咩叫叹气。摩西的儿子想接他回城里住,可摩西说:“羊群离不开我,橄榄山也离不开我。”
牧场的年轻牧羊人听说以利亚祭司的琥珀油能治伤痛,便背着摩西去了圣殿。以利亚见摩西的双膝红肿,按压时能感觉到轻微的积液,老人的舌苔白腻,说话时气息短促——这在中医里是“风寒湿痹,经络不通”之证。长期牧羊,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成痹痛;老人年事已高,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更难抵御邪毒。
以利亚取出琥珀油,这次他加入了姜黄粉末——姜黄是犹太商队从波斯带回的香料,民间常用它煮水擦关节,说能“去寒气、止疼痛”,中医亦认为其“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与琥珀油的温润之力相配,能驱散关节的风寒湿邪。他将姜黄粉与琥珀油按1:3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油液变成了淡橙黄色,散发着琥珀的暖香与姜黄的辛香,凑近闻之,仿佛能驱散周身的寒气。
“每日早晚,用羊毛布蘸油涂抹双膝,从膝盖外侧往内侧揉,每次揉一刻钟,”以利亚将调好的琥珀姜黄油递给摩西的儿子,“另外,每日用姜黄煮水喝,加少许蜂蜜,能内散寒邪;夜里用琥珀碎屑煮水,趁热泡脚,连膝盖一起泡,温热能助药力渗入关节。”摩西的妻子,一位常年在牧场劳作的妇人,想起摩西的祖父曾用羊油混合琥珀碎屑擦关节,便试着在琥珀姜黄油里加了少许羊油,发现滋润效果更好,关节的僵硬感也减轻了。
摩西按这个改良的法子做,第一日,双膝的疼痛就轻了些,能慢慢走几步;第三日,红肿消退,积液也少了;第七日,他竟能拄着拐杖去牧场看羊群;半个月后,摩西的双膝虽仍有些僵硬,却已能正常行走,甚至能帮着儿子赶羊。以利亚特意去牧场看望他,见摩西正坐在橄榄树下,抚摸着小羊羔,便笑着取出羊皮卷,将“琥珀姜黄油治风寒湿痹”记下,补充“加羊油增强滋润,传自摩西之妻,承其祖父口传”,写道:“牧羊人的痹痛,需牧场的羊油来解;民间的智慧,恰是神圣疗愈最坚实的根基。”
第八回暑热痢疾侵孩童珀粉石榴止泄泻
公元前5世纪的耶路撒冷,盛夏的热浪格外灼人,城外的贫民窟里,一场突如其来的痢疾让孩子们遭了殃——十岁的男孩撒母耳,先是腹痛难忍,接着便开始腹泻,粪便像水样,还带着脓血,一日要拉十几次,很快就浑身无力,嘴唇干裂,连喝口水都吐,眼睛凹陷,皮肤松弛得像老树皮。贫民窟的妇人只能用清水给孩子擦身,却无计可施,眼看着撒母耳的气息越来越微弱。
贫民窟的长老听说以利亚祭司在圣殿免费施治,便背着撒母耳去了圣殿。以利亚见撒母耳躺在石台上,面色苍白,气息微弱,手指冰凉,按在他的小腹上,撒母耳疼得直抽气——这在中医里是“湿热痢疾”之证,盛夏暑热夹湿,侵入肠道,湿热蕴结,损伤肠络,故腹泻带脓血;小儿津液耗伤过快,故脱水严重。
以利亚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取出琥珀粉,用温水调成糊状,用小勺一点点喂给撒母耳——琥珀能“收敛止泻、清热解毒”,先止住腹泻,防止津液进一步耗伤。他又让弟子去圣殿的果园采摘新鲜的石榴(石榴在犹太民间是“止泻的圣果”,妇人常用来煮水给腹泻的孩子喝,中医亦认为其“涩肠止泻、止血、驱虫”),将石榴皮剥下,洗净捣烂,取汁与琥珀粉混合,制成淡红色的药汁。
“每两个时辰喂一次药汁,每次一小勺,”以利亚对贫民窟的长老说,“另外,用石榴汁稀释后,给孩子少量多次喂服,补充津液,别让他脱水;腹泻止住后,再用小米煮稀粥,慢慢调养脾胃。”长老回到贫民窟后,将以利亚的法子教给其他有痢疾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