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草凝晖》(下卷)(2 / 4)

一口,果然清凉微苦,却仍不服气:“实践虽有,却无理论支撑。眼疾多为虚实夹杂,仅凭一味草木汁液,如何应对复杂病症?”金允谦笑道:“郑大夫所言极是,故我并非单用灯笼草,而是辨证配伍。若为热毒炽盛,便配夏枯草、菊花清热;若为阴虚火旺,便配枸杞子、麦冬滋阴;若为瘀血阻络,便配丹参、红花活血。灯笼草为君药,清泻肝火、退翳明目,其余药材为臣佐,相辅相成,何来贻误之说?”

说着,金允谦取出厚厚的病案册,递与郑道允:“这是我治疗的三十余例眼疾病案,有目赤肿痛者,有眼生翳障者,有视物模糊者,皆用灯笼草为主药,辨证施治,治愈率逾八成。郑大夫可随意查阅。”郑道允半信半疑,翻开病案册,只见每一页都字迹工整,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姓名、年龄、症状、脉象、舌苔、药方及复诊情况。其中一则病案记载:庆州书生李某,因苦读熬夜,眼生白翳,视物不清,金允谦以灯笼草汁滴眼,配合滋阴清肝汤,半月而愈,后顺利通过科举考试。

郑道允越看越心惊,这些病案详实具体,疗效确切,绝非杜撰。正在此时,医馆来了一位眼疾患者,是位年轻女子,双眼红肿,泪流不止,自称“眼疼得无法睁眼,连针线都做不了”。金允谦诊脉后,对郑道允道:“郑大夫,此女为肝火上炎兼风热外感,我今日便当着您的面施治,让您亲眼见证。”

他取来灯笼草汁,为女子滴入眼中,又开具药方:灯笼草茎叶、金银花、连翘、薄荷煎服。女子滴药后,片刻便说疼痛减轻,能睁开眼了。郑道允在旁全程观察,见女子神情真切,不似作伪,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望着金允谦,拱手叹道:“金大夫,是在下固步自封了。民间实践藏着如此智慧,灯笼草虽未载于古医籍,却疗效显着,这便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啊!”

此事过后,郑道允回到汉阳,向同行们讲述了金允谦用灯笼草治眼疾的事迹,还将金允谦的病案册抄录传阅。越来越多的朝鲜医者开始关注灯笼草,纷纷前往庆州向金允谦请教,灯笼草治眼疾的用法,从庆州传遍整个朝鲜半岛,成为本土药材中的瑰宝。金允谦也并未固步自封,他不断收集各地医者用灯笼草的经验,有的医者用灯笼草与蜂蜜调和,制成药膏外敷,治疗眼睑肿痛;有的用灯笼草煎水熏眼,治疗眼干涩——这些民间实践的细节,都被他一一记录在案,让灯笼草的药用价值愈发丰富。

第三回芝峰采风录异草文献载智传千古

朝鲜宣祖三十八年,着名学者李睟光奉命编撰《芝峰类说》,此书旨在收录朝鲜各地的风物、典故、异闻及实用知识,涵盖经史子集、医卜星相诸多领域。李睟光学识渊博,注重实地考察,听闻庆州金允谦用灯笼草治眼疾的奇事,便特意从汉阳动身,前往庆州采风,欲将此草的药用价值载入书中。

抵达庆州时,正值秋日,山间灯笼草开得正盛,红萼如火,点缀在青绿色的草木间。李睟光身着文士长衫,带着随从来到济生堂,见到金允谦,开门见山道:“金大夫,久闻您发掘灯笼草药用之能,救治无数眼疾患者。我编撰《芝峰类说》,欲收录本土奇珍异草,还请您详谈灯笼草的用法与渊源。”

金允谦见李睟光态度恳切,便邀他入内堂,奉上清茶,取出自己多年积累的病案册与灯笼草标本。“李先生,此草生于山野溪边,当地百姓称之为‘灯笼草’,因其红萼形似灯笼而得名。”金允谦指着标本,细细讲解,“其性凉,味甘苦,归肝经,主要功效为清热泻火、退翳明目,多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眼生翳障、视物模糊等症。”

他又翻开病案册,为李睟光讲述典型病例:“三年前,庆州有位猎户,因狩猎时被风沙迷眼,后又染风寒,高热不退,痊愈后眼生厚翳,几乎失明。我用灯笼草汁每日滴眼,配合清肝活血汤药,足足治疗了一个月,他的眼翳才彻底消散,重见光明。如今他仍在山间狩猎,视力如初。”

李睟光听得入神,不时提笔记录,问道:“金大夫,此法是您首创,还是源于民间?”金允谦笑道:“不敢称首创。我最初是见山间樵夫、猎户用此草汁缓解眼疲劳,便留心观察,而后在临床中不断尝试、调整,才形成如今的治法。这法子,说到底是百姓在生活中摸索出来的,我只是将其系统化、理论化罢了。”

为了让李睟光更直观地了解灯笼草,金允谦带着他前往山间采药。秋日的阳光洒在山林间,溪水潺潺,灯笼草的红萼在风中轻轻晃动。金允谦弯腰摘下一枚果实,递给李睟光:“李先生可尝尝,此草汁液清凉,能清润咽喉,也能感知其性味。”李睟光接过果实,剥开红萼,挤出汁液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