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寒露凝珠 甘润融冰复元真(1 / 5)

《甜菊仙踪:二十四节气神纪》

一、冰珠裂帛,百草玄霜

寒露前十五日的寅时三刻,太行东麓的草野被三重玄冰幕笼罩:上层铅灰色寒云如上古青铜镜倒扣,镜面凝结着亿万枚菱形冰珠,随冽风旋舞时出《考工记》中青铜编钟的清越声响;中层青黑色寒炁如《山海经》中的玄蛇游走翻腾,将千顷甜叶菊冻得蜷曲如被冰封的虬龙,花瓣上凝结的针状冰珠竟刻着《周易》六十四卦的裂纹,每道纹路都在晨风中泛着商周青铜器的冷光。

甜叶菊仙子踏云行至草甸边缘,忽见东方七宿的氐、房二宿被寒云绞成碎玉琼琚状,星芒穿透云隙时化作青蓝色冰刃,坠入草野时在甜叶菊花瓣上烙出《说文解字》的篆字冰纹——此乃《通纬·孝经援神契》所载&0t;露气寒凝&0t;的时节,却因今岁金气过亢,木火衰微,致露珠凝为冰篆,草叶遇之即现符文裂纹,空气中弥漫着甜菊茎秆冻裂的清苦与冰晶摩擦的金石锐响,混杂着类似《梦溪笔谈》中记载的&0t;太阴玄冰&0t;气息。

草野中央的千年甘菊正以肉眼可见的度石化:花瓣上的冰珠如战国编钟的钟乳,随晨风颤动时簌簌坠落,在地面积成按《考工记》规制排列的冰阵,阳光折射出青绿色的幽芒,恰似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光泽;花萼处渗出的甘液遇寒即凝为墨色冰晶,每颗冰晶都刻着《黄庭经》的蝇头小楷,字迹边缘泛着玉髓般的光晕,恰似被冰封的上古玉简。

仙子俯身拨开僵枯的甜叶菊,见其根系周围的土壤板结如《永乐大典》残页,裂缝中渗出的寒气在指尖凝结成《九章算术》算筹状的冰棱,须根蜷缩如经淬火的《孙子兵法》竹简,根毛上凝结的微型冰棱竟组成《周髀算经》的勾股图形,轻轻触碰便化作蓝紫色齑粉飞扬,在空中排列成北斗七星与二十八宿的星图轨迹。

&0t;北斗天玑星玉光裹金,被西方咸池星寒气侵凌成断玉形,&0t;仙子仰观天象时,见星轨投映在玄冰上的纹路如《步天歌》星图碎裂,每道裂纹都迸着《太素》记载的&0t;冰光&0t;,&0t;《灵枢·岁露论》云&039;寒气入经,其治宜甘温&039;。

今岁金旺木衰,寒气刑木,恐成&039;津枯叶裂,《脉经》失序&039;之危候。

&0t;她指尖轻触菊瓣,指腹瞬间凝出青蓝色冰花,那寒气竟化作玄蛇状逆腕而上,直至云门穴才被甜叶肌理逼出,凝结成青白色的寒砂,坠入草野时犁出三道冰沟,沟中立刻生长出三棱形冰笋,笋身刻着《诗经》&0t;蒹葭&0t;篇的诗句,在晨风中出编磬与玉笛和鸣的清响,音波所过之处,草叶上的冰珠竟排列成《诗经》六义的图案。

草甸旁的牧棚前,老牧民正对着冻裂的甜叶菊苦笑——竹筐里的菊瓣已冻成墨色冰晶,每片叶子都像《云林石谱》中记载的寒玉,轻轻摇晃便出《乐律全书》编钟碎裂般的脆响,粉末遇风即散,在空中画出《营造法式》中的斗拱冰纹,竟组成一座微型冰构建筑。

他试图用牦牛皮覆盖菊丛,皮革却在接触的刹那结满蓝紫色霜花,甜叶甘液与寒气碰撞化作紫雾,将竹筐熏得如《宣和画谱》中的《寒江独钓图》,竹丝间竟凝结着《茶经》中陆羽茶盏形状的冰篆,盏内还隐约可见&0t;活水还须活火烹&0t;的冰字。

仙子踏过冰棱行至近前,见牧民虎口处生着铜钱大的寒疮,疮面覆盖的冰晶硬壳下,蓝紫色光纹正缓缓流转,组成《本草纲目》中的草药图谱,此乃&0t;金气刑津,甘润难济&0t;的重症,连他呼出的气息都在空气中凝结成《饮膳正要》中的药膳冰字,每个字都散着苦寒的药味。

二、凝珠盏悬,甘润化篆

仙子从袖中取出&0t;凝珠盏&0t;,这枚法器以昆仑暖玉混合三千年甜叶菊蕊髓浇筑为胎,外身镶嵌三千六百片寒露露珠晶——每片晶都经夏至正午雷火煅烧九九八十一天,再埋于寒露日初降的草露中百日,此刻在日光下泛着暖玉微光,内中可见无数细小的露纹如《楚辞》中的香草般缠绕,偶尔迸出《文心雕龙》&0t;草木雕&0t;篇的冰花图案。

盏盖刻着&0t;甘润凝珠&0t;的蝌蚪文,每个字符都像甜叶缠绕的露珠,符文边缘泛着《洛神赋》中&0t;流纨素兮浩漫漫&0t;的虹彩;盏耳为甜叶与露珠交织的螭龙,龙鳞由万颗含露的甜叶组成,每片鳞甲都映着《齐民要术》中的农耕图景,可见农人播种、灌溉、收割的虚影;盏底雕着露凝菊蕊纹饰,每滴露珠都刻着《黄帝内经》&0t;津液&0t;二字,中心嵌着微型暖玉太阳,散着《农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