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丹田中维度通道的拓宽,也需要大量吸收先天一炁!
关乎到能不能给徐行提供助力,这由不得三齐不重视!
王顾问沉吟了一会,缓缓说道:
“其实之前在讨论飞艇的改装方案时,我们航天部门是有一种太阳能无人机有这种潜力的……不过考虑到载荷问题,所以没有提及。”
“哦?那是什么飞行器?”
“‘启明星5o’,几年前就飞成功了……它机身铺满高效太阳能板,翼展5o米,能在2万米高空仅靠太阳能驱动昼夜连续飞行,堪称‘空中伪卫星’。
要是对它进行改造,从理论上而言,通过调整飞行轨迹和度,让它始终处于晨昏线上是有可能的,不过……其机体追求的极度轻量化,设计之初就没考虑载人,所以改造的难度远过飞艇。”
王顾问顿了顿,缓缓道: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中国的’平流层卫星”
‘或’奥德修斯太阳能无人机‘的同类产品,只是其前景远不如飞艇平台。”
三齐眼睛闪过一丝疑惑,追问道:
“不是……飞艇的飞行度应该达不到追逐晨昏线的标准吧?我记得地球自转的度是46o多米每秒啊,都过音了……飞艇怎么可能飞那么快?”
玄真挑了挑眉,想要说些什么又生生忍住。
王顾问闻言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强忍笑意道:
“裴主任,你似乎是忘了地球是圆的……465米秒,那是地球赤道的自转度,可你要是将飞艇开到极点上,那度甚至可以趋近于零!”
三齐闻言一怔,随即拍了下额头,语气带着几分自嘲:
“倒是我钻进死胡同了,光盯着赤道度看,把地球自转的纬度差异给忘了。”
王顾问笑着摆了摆手:
“这不怪你,毕竟咱们平时讨论飞行器度,大多以地面为参照,很少特意琢磨纬度对自转度的影响。
其实要让飞艇追上晨昏线,关键不在‘跟地球赤道赛跑’,而在‘找对纬度借力’。”
他起身走到会议桌旁,拿起笔在空白纸上画了个简易的地球模型,又用红线标出晨昏线:
“你看,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晨昏线则是自东向西移动,移动度会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在赤道上,它的移动度确实能达到167o公里小时,远飞艇最快几十公里的时;可到了北纬6o度,度就会降到83o公里小时;再往北极走,到了北纬8o度,度只剩29o公里小时,这时候飞艇稍微提就能跟上。”
“要是再往极点靠近,比如北纬85度,晨昏线的移动度只有145公里小时,咱们改装的平流层飞艇,只要把推进系统优化一下,完全能达到这个度。
而且极点附近气流稳定,飞艇在高空飞行时受到的阻力小,续航也能跟上。”
三齐盯着纸上的模型,眼神逐渐亮了起来:
“这么说,只要把飞艇部署在高纬度地区,就能实现‘追着日出飞’?”
那岂不是说……
修士只要待在飞艇上,就能一直处于修炼窗口期里?
“理论上是这样。”
王顾问点点头,又补充道:
“不过有两个问题得注意。
一是高纬度地区的太阳能强度比低纬度低,虽然飞艇能靠大面积太阳能板补能,但冬季极夜时,光照时间会大幅缩短,可能会影响持续飞行;二是高纬度高空的低温环境,虽然返回舱能提供基础保温,但长期驻留,对身体的影响还是会比低纬度大。”
三齐思索片刻,问道:
“身体的影响先不管,您说的极夜问题……能不能让飞艇在不同季节调整纬度?比如夏季在北纬8o度,冬季往南移到北纬6o度,避开极夜区域?”
“当然可以。”
王顾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飞艇的优势就在于灵活,只要提前规划好航线,根据季节和光照变化调整位置,就能最大限度利用晨昏线。
而且咱们之前讨论的飞艇,滞空时间能以月计算,调整航线时不需要频繁落地补给,很适合长期执行这种‘追光’任务。”
三齐拿起会议纪要,抬头看向王顾问:
“王顾问,这事就麻烦你们团队跟进一下,尽快拿出一个初步的航线规划和能耗测算方案,看看能不能和飞艇舱室的改装计划一起提交上来。”
他的想法非常简单。
要是这种飞艇既能充当导引中继站,又能供修士修炼的话……
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