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即将抵达曲靖站。
站台上,周建民(老周)早已等候多时。
他穿着朴素的工装,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毫不起眼。
他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四周,很快锁定了目标——那名押运员。
两人眼神交汇,心领神会。
列车缓缓停靠,周建民趁着搬运工卸货的混乱,迅靠近押运员。
“东西呢?”
他压低声音问道。
押运员递过包裹,急促地说:“被盯上了,小心!”
周建民接过包裹,不动声色地混入搬运队伍中。
他熟练地操作着货运调度系统,故意制造了一起“误装车”
的假象,将包裹混入一列开往越南的跨境集装箱班列。
跟踪者显然没有料到这一招,眼睁睁地看着包裹被运往错误的方向,气得暴跳如雷。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地质样本”
,早已被另一名押运员悄悄带出站区,送往安全的地点。
一场惊心动魄的“狸猫换太子”
,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完成。
几天后,杭州,华芯科技总部。
楚墨面色凝重地看着手中的设备比对报告,那一行行冰冷的数字,如同利刃般刺痛着他的神经。
“果然,‘破晓芯片’的封装工艺,与军工单位流失的压合机完全匹配。”
他喃喃自语,
雷诺站在一旁,语气低沉:“老板,要不要立刻曝光他们?”
楚墨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不,没那么简单。
直接曝光,只会打草惊蛇,让他们有借口抵赖。”
“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自己露出马脚,让他们无处遁形!”
他立刻指示白天,组织一次“逆向溯源演示”
。
在一个高度保密的实验室里,三位非关联的第三方工程师,被邀请参与一项特殊的任务——在封闭的环境中,仅凭“破晓芯片”
的实物和一些通用的工具,逐步拆解分析其制造路径。
整个过程被全程录像公证,并邀请了央视科技频道的记者旁观。
工程师们聚精会神地研究着芯片的每一个细节,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数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气氛紧张而凝重。
突然,其中一位专家指着芯片模具上一个细微的压痕,惊呼道:“这……这只能是xx厂的老型号压合机才能留下的印记!”
楚墨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缓缓抬起手,按下了录制终止键。
“现在,谁才是山寨?”
他平静地问道,声音却掷地有声。
与此同时,莫斯科。
伊万·彼得罗维奇,俄罗斯驻沪科技参赞,带着最新的消息来到了华芯科技。
“楚先生,我国政府将在下周的联合国科技理事会会议上,正式提议设立‘技术起源多样性保护机制’,明确反对以‘出生地’为由封锁创新成果。”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更重要的是,我们愿意提供卫星图像佐证,贵公司幽灵工厂所用的太阳能阵列为市售民用型号,并非军事设施。”
“伊万先生,感谢贵国政府的支持。
我代表华芯科技,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立刻授权萨米尔,制作新版纪录片《真货的名字》,聚焦全球十二个“从废料中重生”
的微型工坊。
他要让全世界看到,创新并非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属于每一个有梦想的人。
夜深了。
白天依然在实验室里忙碌着,他正在调试“南方协约操作系统”
的新版本。
突然,他现了一个隐藏的分区。
里面只有一段极简的代码:
“来自:hko1实验室致:任何坚守光明的人。”
他反复验证,确认这是原始开者的手动签名,未经过自动化编译。
这行代码,仿佛穿越时空,带着开者最后的希望,传递到他的手中。
他将这段代码命名为“第一行诗”
,并提议将其刻入下一代芯片的物理结构层。
楚墨默然良久,缓缓点了点头:“让后来者知道,光不是谁赐予的,是有人不肯放手。”
让所有人都知道,希望的火种,永远不会熄灭。
深夜,万籁俱寂。
楚墨站在杭州数据中心顶层,望着城市灯火渐次亮起。
手机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