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冰原(1 / 3)

太行山的冬天,异常寒冷。

呼啸的北风卷着鹅毛大雪,将整个根据地变成了一个银白色的世界。

冈村宁次的“囚笼”

,正在以惊人的度,在平原上合拢。

封锁沟越挖越深,碉堡群越来越密。

根据地与外界的联系,几乎被完全切断。

粮食、布匹、药品、盐,这些最基本的生存物资,开始出现严重的短缺。

独立旅,迎来了它成立以来最艰难的一个冬天。

然而,在这片看似绝望的冰封雪锁之中,一场轰轰烈烈的、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的“深耕”

运动,却爆出了一股令人难以想象的、顽强的生命力。

张合的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下去。

在后勤部长李云龙(为避免与历史人物混淆,此处为虚构人物,性格设定为精打细算、善于经营的后勤主管)的带领下,一支支由战士和百姓组成的“生产建设兵团”

,开进了深山。

他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的土地上,开垦出了一片片梯田。

他们用最原始的工具,修建起了一条条引水灌溉的渠道。

“咱们没有精米白面,但咱们有的是力气和石头缝里都能长庄稼的本事!”

李云龙挥舞着锄头,对着战士们嘶吼,“冈村宁次想饿死咱们?做他娘的春秋大梦!

等明年开春,老子要让这太行山的每一道山梁上,都飘满咱们的小米香!”

兵工厂里,炉火日夜不熄。

伊藤和他的技术小组,真的把研究方向,从枪炮转向了民生。

他们利用缴获来的废旧汽车钢板,打造出了更加锋利耐用的犁头和锄头。

他们拆解了日军的动机,研究出了如何用木炭作为燃料,来驱动小型的水泵和磨坊。

最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在一个废弃的盐碱湖里,通过反复的实验,竟然真的用一种土办法,成功地提炼出了可以食用的粗盐。

当第一批泛着淡黄色的粗盐,被送到各个部队和村庄时,许多战士和百姓,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这场封锁战中,盐,比黄金还要珍贵。

而赵刚主持的“扫盲大学”

,更是办得如火如荼。

在每一个山洞里,每一个地窖中,只要能避风的地方,都成了教室。

没有黑板,就在地上画。

没有纸笔,就用树枝在沙盘上写。

战士们白天开荒生产,晚上就围在篝火旁,学习识字,学习算术。

冈村宁次想从精神上困死他们,他们却在这片物质极度贫乏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神上的富足王国。

然而,张合深知,“深耕”

计划,只能解决根据地内部的生存问题。

这是一种被动的、防御性的策略。

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老虎,即使能自己找到吃的,它也终究是一只笼中之虎。

要想打破冈村宁次的“囚笼”

,就必须拥有一支能够主动出击,能够凿穿他那坚固“囚笼壁”

的、锋利的长矛。

这支长矛,就是楚云飞的“铁流”

和“幽灵”

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张合将楚云飞,单独叫到了自己的指挥部。

“云飞,我们的粮食,最多还能支撑三个月。

开春之后,如果不能打破敌人的封锁,我们所有人,都得饿死在这里。”

张合开门见山,语气凝重。

“旅长,你下命令吧。”

楚云飞的回答,简单而直接。

他知道,张合叫他来,绝不是为了诉苦。

“冈村宁次的‘囚笼’,看似天衣无缝。

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张合走到沙盘前,指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如同棋子般的碉堡群。

“他的兵力,是有限的。

为了维持这条长达数千公里的封锁线,他不得不将大量的、战斗力较差的伪军,安插在那些二线、三线的据点里。

这些据点,就是他‘囚笼壁’上,最薄弱的环节。”

“我要你,带着你的‘铁流’和‘幽灵’,在开春之前,给我做一件事。”

“‘拔钉子’。”

“我要你,像一个最高明的外科医生,用你手中的手术刀,悄无声息地,把他安插在平原上的那些伪军据点,给我一个一个地,拔掉、敲碎、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