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啄木鸟(1 / 4)

他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他太过于专注于宏观的战略,专注于构筑那条看似完美的封锁线,却忽略了,战争的胜负,往往是由一个个最微小的、最具体的战术细节决定的。

他小看了独立旅的装备水平,更小看了楚云飞的指挥能力。

“命令!”

冈村宁次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开始飞地运转。

“第一,立刻从方面军直属的战车联队中,抽调一个中队,组建一支‘快反应部队’。

由最优秀的指挥官带领,驻扎在保定,随时准备对来犯之敌,进行追击和歼灭!”

“第二,命令所有伪军据点,加强夜间警戒。

将所有的据点,以十个为一组,进行联防。

一旦现敌情,必须立刻出信号,互相支援!”

“第三,”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毒辣的光芒,“命令特高课,立刻启动‘毒蝎’计划。

既然我抓不住他们的‘啄木鸟’,那我就毁掉他们的‘巢’!”

“毒蝎”

计划,是冈村宁次针对独立旅后方,策划的一场大规模的特务渗透和破坏行动。

他要用经过特殊训练的特工,伪装成流民、商贩,甚至是前来投奔的抗日分子,渗透进太行山根据地。

他们的任务,不是去刺杀张合,也不是去窃取情报。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投毒。

在根据地的水源里,在百姓的粮仓里,在八路军的伙房里,投下最剧烈的、无色无味的细菌和病毒。

他要用这种最卑劣、最灭绝人性的方式,从内部,让整个太行山根据地,变成一座真正的、死亡的“囚笼”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

一支由十几个人组成的“逃难队伍”

,正艰难地跋涉在太行山的雪地里。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看上去,和那些因躲避日军“清乡”

而逃入山区的普通百姓,没有任何区别。

带头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他自称姓王,是河北饶阳县的村民。

这支队伍,正是冈村宁次派出的“毒蝎”

小队之一。

那个老汉,则是特高课精心培养的王牌特工,代号“石蝎”

他精通华北方言和民俗,伪装技巧出神入化。

他怀里揣着的那个看似普通的烟袋锅里,藏着的,是足以污染一个水源地、让数千人感染霍乱的浓缩菌剂。

经过了十几天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太行山根据地的外围。

根据地的哨卡,并没有为难他们这些“难民”

哨兵只是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询问和登记,检查了一下他们随身携带的、少得可怜的行李,便放行了。

“石蝎”

的心中,暗自冷笑。

他觉得,八路军的防备,也不过如此。

他们被安置在了一个叫“下河村”

的村子里。

这里是根据地的一个临时难民安置点。

村里的干部,对他们非常热情,给他们安排了住处,还送来了热腾腾的小米粥和御寒的衣物。

“石蝎”

和他的手下,表现得感恩戴德,很快就和村里的百姓打成了一片。

他开始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个村子的一切。

他现,村子的东头,有一口古井。

全村几百口人,以及附近一个独立旅的后方医院,所有的饮用水,都来自于这口井。

这里,将是他下手的最佳目标。

他决定,在三天后的一个深夜,动手。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

从他们踏入根据地哨卡的那一刻起,一张无形的、更加严密的大网,就已经悄然张开了。

在下河村,那个每天笑呵呵地,为他们送饭送水的村干部,是锄奸科的一名老侦察员。

村里那个喜欢坐在井边,晒着太阳,和人拉家常的聋哑大爷,耳朵比谁都灵,是退伍的老兵。

甚至连那些每天在村里跑来跑去的半大孩子,都是经过训练的“红小鬼”

侦察兵。

“石蝎”

和他手下的一举一动,他们说的每一句话,见的每一个人,甚至连每天上几次茅房,都被人悄悄地,记录了下来,并第一时间,送到了太原的锄奸科总部。

王根生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份关于这支“难民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