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o章 春雷反攻(1 / 3)

在战争年代,最不值钱的,就是沦陷区的纸币。

而最保值的,永远是硬通货和实实在在的物资。

一时间,无数的商人,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和独立旅的贸易公司联系。

大量的粮食、布匹、药品,开始源源不断地,从敌占区,流入了根据地。

冈村宁次的经济封锁,被这条看不见的“地下经济走廊”

,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而赵刚的“减租减息”

和干部培训,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当贫苦的农民,第一次从八路军的手里,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和财产时,他们爆出的那种自内心的拥护和热情,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比拟的。

他们踊跃地参军,积极地生产,主动地为八路军站岗放哨,检举敌特。

刚刚解放的平原地区,以一种惊人的度,稳定了下来。

一个个新生的、充满活力的基层政权,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

最让冈村宁次头疼的,还是那些“反正”

的伪军。

在独立旅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感召下,河北平原上,过三十多支、总兵力近两万人的伪军部队,宣布“起义”

,接受独立旅的改编。

他们虽然战斗力不强,但却像一颗颗钉子,牢牢地楔在了日军的占领区里。

他们占据着县城和交通线,名义上是“维持地方治安”

,实际上,却成了独立旅安插在敌人心脏地带的“前哨站”

和“情报网”

冈村宁次气得暴跳如雷,几次想派兵“剿灭”

这些叛军。

但这些伪军,都学得非常狡猾。

日军大部队一来,他们就立刻放弃县城,化整为零,躲进青纱帐。

等日军一走,他们又重新冒出来。

冈村宁次被搞得不胜其烦,焦头烂额。

他现,自己的“囚笼”

,不仅没困住八路军,反而把自己给困住了。

就在根据地内部,一片欣欣向荣,外部环境也大为改善的时候。

一只意想不到的“凤凰”

,从东南方向,飞了过来。

这天,张合接到了来自胶东军区的一封绝密电报。

电报的内容,让他大为意外。

电报称:有一支来自南洋的、由爱国华侨组织的“抗日义勇军”

,约五百余人,在海外购买了一批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一台完整的、小型的西药生产线设备,准备回国抗日。

但由于南方战局糜烂,他们无法在国军控制区登陆。

听闻独立旅在华北声威大震,他们希望,能从胶东半岛登陆,然后取道河北,前来太原,加入独立旅。

随电报附上的,还有那批武器装备和设备的详细清单。

当张合看到清单上的内容时,即便是以他的沉稳,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武器装备里,不仅有五十挺当时最先进的、德国造的g34通用机枪,两百支p4o冲锋枪,甚至还有十门8o毫米迫击炮和配套的炮队镜、测距仪。

这批武器,足以将独立旅的一个主力团,从头到脚,武装成一支欧洲一流水准的机械化步兵团。

而那台小型的西药生产线,更是无价之宝。

它意味着,根据地,将从此拥有自主生产盘尼西林(青霉素)等救命抗生素的能力。

这对于一支常年处于战争状态、伤员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军队来说,其战略价值,甚至过了那批武器本身。

“真是天助我也!”

周卫国看着清单,兴奋得直搓手,“旅长,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宝贝啊!

咱们必须得把他们安全地接回来!”

然而,张合的脸上,却没有太多的喜悦,反而多了一丝凝重。

“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他指着地图,在从胶东半岛到太原的这条路线上,画出了一条长长的红线。

“这条路,长达一千多里,要穿越整个日军重兵布防的山东和河北。

五百多人,带着这么一批扎眼的宝贝,想从这里平安地过来,简直比登天还难。”

“而且,”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这只‘凤凰’,为什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们刚刚打赢了‘春雷’攻势,声望达到顶峰的时候来?为什么他们不去重庆,不去延安,偏偏要舍近求远,来我们太原?”

楚云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