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东深吸一口气,把念军抱起来,擦干他的眼泪:“念军,别听他们的。爹以前打仗,是为了保护老百姓,手上的血,是打鬼子的血,不是坏人的血。你要记住,爹没做错事,你也没做错事,不用怕他们。”
念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还是有点害怕,紧紧搂着谢文东的脖子。彩霞看着儿子委屈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对周先生说:“周先生,孩子们还小,不懂事,可他们的家长要是这么教孩子,以后念军在学校可咋过啊?”
周先生叹了口气:“我知道,刘老三他们几家,一直对互助组有意见,觉得东子你出风头,占了好处。他们肯定是在家里跟孩子说了你不少坏话。”
李大嫂在旁边听了,生气地说:“刘老三也太过分了!东子为咱村做了多少事,他不感激就算了,还教孩子说这种话,真是没良心!”
赵二婶也说:“就是,回头我去跟刘老三说说,让他别再瞎教孩子了。孩子们在一个学校上学,闹僵了对谁都不好。”
谢文东摇了摇头:“不用了,二婶。这事要是我去说,反而会让他觉得我心虚。我相信周先生能处理好,也相信孩子们相处久了,会知道念军是个好孩子,知道我不是他们说的那种人。”
周先生点点头:“谢同志,你放心,我会好好跟孩子们说,也会找刘老三他们谈谈。念军是个聪明的孩子,不能因为这些事影响他上学。”
谢文东把念军放下来,蹲在他面前,认真地说:“念军,爹知道你受委屈了,但是你不能因为别人说几句坏话就哭,就不想上学了。你要记住,只要你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别人说啥都没用。你好好学认字,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反驳。”
念军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慢慢停止了哭泣,用力点点头:“爹,我知道了,我还要上学,我还要给你读报纸。”
周先生笑着说:“这才是好孩子,走,先生带你回教室,跟同学们好好说清楚,他们肯定会跟你做朋友的。”
念军拉着周先生的手,回头看了一眼谢文东和彩霞,然后走进了教室。谢文东和彩霞站在门口,心里还是有点不放心。李大嫂安慰他们说:“东子,彩霞,你们别担心,周先生是个明事理的人,肯定能把这事处理好。再说念军这孩子懂事,不会受欺负的。”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才各自离开。谢文东和彩霞往家走,路上,彩霞小声说:“东子,你说刘老三他们会不会一直跟咱作对啊?念军在学校,会不会还受委屈?”
谢文东沉默了一会儿,说:“不管他们怎么作对,我都不会让他们影响到念军。互助组的事,我会继续做好,让大伙都能过上好日子。至于念军,我相信他能慢慢适应,能跟同学们好好相处。”
话虽这么说,可谢文东心里还是有点隐隐的担心。他知道,刘老三他们对互助组的意见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因为“分层播种法”的事,就跟他闹过别扭。现在念军上学了,他们又把气撒在孩子身上,以后还不知道会出啥幺蛾子。
回到家,谢文东刚坐下,就听见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王满仓。王满仓手里拿着个布袋子,走进来说:“东子,我听说念军上学第一天就受委屈了?这是我家老婆子蒸的馒头,给念军带几个,让他下午吃。”
谢文东接过布袋子,感激地说:“叔,谢谢你,还让你惦记着。”
王满仓叹了口气:“刘老三那几家,就是眼红你,眼红互助组。之前因为分麦子的事,就跟我闹过,说咱互助组偏心。现在又教孩子说这种话,真是太不像话了!”
“叔,我知道你为我好,但是这事不能硬来。”谢文东说,“周先生已经答应会找他们谈谈,我想先看看情况。要是他们还不收敛,咱再想办法。”
王满仓点点头:“你说得对,不能硬来。不过你也别太忍让,要是他们敢欺负念军,咱互助组的人肯定不答应!”
两人聊了一会儿互助组的事,王满仓才离开。谢文东坐在炕边,看着窗外,心里想着念军在学校的情况,想着刘老三他们的事,还有农科所之前提到的,让他去研究改良农具的事,觉得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中午的时候,念军放学回来了,脸上虽然还有点委屈,却比早上好多了。他跑到谢文东身边,兴奋地说:“爹,先生今天教我认了三个字,是‘天’‘地’‘人’,我还会写了!”他拿起铅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了起来。
谢文东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心里的担心少了几分。他笑着说:“念军真厉害,才一天就学会了三个字。下午上学,还要好好学,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