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念军的奖状(3 / 4)

东碗里:“爹,你今天去地里干活,肯定累了,多吃点肉补补。”然后又夹了一块,放到张彩霞碗里,“娘,你白天给我缝衣服,晚上还要做饭,也累,你也吃。”

谢文东和张彩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笑意。谢文东把肉夹回念军碗里:“爹不饿,念军吃,念军要长个子,将来要当大人物。”

张彩霞也把肉夹了回去,摸了摸念军的头:“娘也不喜欢吃肉,念军吃,得了奖状,该给你奖励。”

念军眨了眨眼,看看爹,又看看娘,把肉分成了两半,一半夹给谢文东,一半夹给张彩霞:“那我们一起吃,这样爹有力气干活,娘有力气缝衣服,我有力气读书。”

夫妻俩再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谢文东拿起筷子,把肉吃了下去,肉香在嘴里散开,带着儿子的心意,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好吃。张彩霞也慢慢嚼着肉,眼里含着泪,却笑得很开心。

晚饭过后,天彻底黑了。张彩霞收拾碗筷,谢文东坐在炕沿上,看着念军在灯下写作业。孩子握着铅笔,一笔一划地写着,小眉头皱着,格外认真。张彩霞端着一盆热水过来,放在谢文东脚边:“泡泡脚,暖和暖和。”

谢文东脱掉鞋子,把脚伸进热水里,一股暖流顺着脚底往上涌,驱散了一天的疲惫。张彩霞坐在他旁边,一边纳鞋底,一边看着念军,轻声说:“你说,念军这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不?”

“肯定能,”谢文东看着儿子的背影,语气坚定,“比我有出息。”

“我就怕他像你,太血性,将来吃亏。”张彩霞叹了口气,手里的针线顿了顿,“你忘了你年轻的时候?为了帮战友出头,跟人打架,差点被处分;后来回了村,又为了村里的地,跟邻村的人闹矛盾,被人告到县里,还是周先生帮忙说情才没事。”

谢文东沉默了。他怎么会忘?那些往事,像是刻在骨子里的印记,挥之不去。他想起在部队的日子,那时候他是班长,班里有个新兵被老兵欺负,他二话不说就跟老兵打了起来,结果两人都受了伤,他还被关了三天禁闭。指导员找他谈话,说他“有血性,但不懂变通”。那时候他不明白,觉得保护战友是应该的,可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才知道有时候,血性反而会成为拖累。

“我知道你担心,”谢文东握住张彩霞的手,“但念军比我聪明,有周先生教他,他会懂分寸的。”

张彩霞点了点头,却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她想起白天去村口洗衣服的时候,和村里的几个女人聊天的情景。

当时她刚把衣服放进盆里,隔壁的王婶就凑了过来,笑着说:“彩霞,听说念军得了奖状?真是好福气,养了这么个好儿子。”

“是啊,刚得了‘三好学生’,可把他爹高兴坏了。”张彩霞脸上带着笑,心里美滋滋的。

旁边的李嫂也跟着说:“念军这孩子,看着就机灵,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当干部,到时候你们老两口就能享福了。”

“可别这么说,孩子还小,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一定呢。”张彩霞嘴上谦虚,心里却忍不住期盼起来。

王婶叹了口气:“说起来,还是你们家文东有本事,又是劳模,又是功臣,念军跟着他,肯定差不了。不像我家那小子,整天就知道调皮捣蛋,上次还把邻居家的鸡给撵丢了,气得我打了他一顿。”

李嫂也说:“可不是嘛,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不过念军不一样,我上次去学校送东西,看见他在帮老师擦黑板,还帮同学捡铅笔,懂事得很。”

“就是不知道将来长大了,会不会还这么懂事。”旁边一直没说话的赵大娘突然开口,“你看村里的狗蛋,小时候也听话,长大了就跟人学坏,偷鸡摸狗的,被抓进去好几次。”

张彩霞心里咯噔一下,刚升起的喜悦淡了几分。她知道赵大娘说的是实话,村里确实有几个孩子,小时候挺乖,长大了却走上了歪路。她忍不住想,念军会不会也这样?他现在讲义气,可要是将来被人利用,那可怎么办?

“彩霞,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王婶看出她的不对劲,问道。

“没什么,可能是有点冷。”张彩霞勉强笑了笑,赶紧低下头洗衣服,不再说话。

想到这里,张彩霞看向谢文东,轻声说:“白天我在村口洗衣服,跟王婶她们聊天,赵大娘说,有些孩子小时候乖,长大了就变了。你说,念军会不会……”

“别瞎想,”谢文东打断她的话,“念军不是那样的孩子。我们好好教他,他不会走歪路的。”

话虽这么说,可谢文东心里也没底。他想起自己的父亲,在他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