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念军的奖状(2 / 4)

上心头,那是年轻时的自己,也是这样,见不得旁人受欺负,哪怕对方比自己强壮,也敢撸起袖子往上冲。那时候在部队里,战友们都说他“血性”,可这份血性,也让他吃了不少苦。

“这孩子,倒是莽撞。”谢文东嘴上说着,心里却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有骄傲,也有隐隐的担忧。

周先生看穿了他的心思,笑着说:“莽撞是莽撞了点,但这份心是好的。有正义感,将来错不了。我教了这么多学生,念军是最让我省心的一个。”他拍了拍谢文东的肩膀,“回去跟嫂子好好庆祝庆祝,这可是咱们村小学今年第一张‘三好学生’奖状。”

谢文东道了谢,抱着念军,扛着锄头,脚步轻快地往家走。念军趴在他的肩膀上,手里依旧紧紧攥着奖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学校里的事:“爹,今天老师还表扬我写字好看了,说比上次进步多了。还有,我同桌小花今天给我一块糖,是水果味的,可甜了……”

谢文东听着儿子叽叽喳喳的声音,嘴角一直扬着。风依旧冷,可他心里像是揣了个小火炉,暖得很。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别说奖状了,连书都没机会读几天。那时候家里穷,他十几岁就跟着大人下地干活,后来又去当了兵,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家里人过上安稳日子,让孩子能安安稳稳地读书。现在,念军做到了,比他强多了。

走到家门口,张彩霞正站在门口张望,手里还拿着一件厚棉袄。看见谢文东抱着念军回来,她眼睛一亮,快步迎上去:“可算回来了,冻坏了吧?”她伸手想接过念军,却看到了孩子手里的奖状,眼睛顿时瞪圆了,“这是……奖状?”

“娘!是我的‘三好学生’奖状!”念军从谢文东怀里滑下来,跑到张彩霞身边,把奖状递到她面前。

张彩霞小心翼翼地接过奖状,手指微微颤抖着。她识字不多,却认得“三好学生”这几个字,也认得那鲜红的公章。眼泪一下子涌了上来,她赶紧用袖子擦了擦,笑着把念军搂进怀里:“我的儿,真是娘的好儿子!太出息了!”

进屋后,张彩霞第一件事就是找钉子和锤子,要把奖状贴起来。屋里的土墙被烟火熏得有些发黑,正面墙上却干干净净地贴着两张纸——一张是谢文东在部队里得的勋章证书,另一张是去年他被评为县里劳动模范的奖状。那两张纸,是这个家最体面的东西,也是张彩霞每天都要擦一遍的宝贝。

“得贴在最中间,跟他爹的奖状并排。”张彩霞搬来凳子,站在上面,比划了半天,才小心翼翼地把念军的奖状贴在两张旧奖状中间。红纸衬着土墙,三张奖状并排挂着,像是三团火焰,一下子把昏暗的屋子照亮了许多。

谢文东靠在门框上,看着张彩霞站在凳子上,仔细地抚平奖状的边角,念军在阳光从窗户纸的破洞里透进来,落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他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冬天,他刚从部队回来,带着那本勋章证书。那时候家里比现在还穷,土墙斑驳,张彩霞也是这样,找了块干净的布,把证书擦了又擦,然后小心翼翼地贴在墙上,贴完后,她转过头,对着他笑,眼里的光,和现在一模一样。

那时候的张彩霞,还是个刚嫁过来没多久的姑娘,头发乌黑,眼睛明亮,虽然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却透着一股鲜活的劲儿。他记得结婚那天,没有红嫁衣,没有鞭炮,只有两床旧被子,还有她娘偷偷塞给她的一个银镯子。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低着头,跟在他身后,走进了这个破院子。婚后的日子苦,他要下地干活,有时候还要去县里开会,家里的活儿全靠她一个人。她从来没抱怨过,每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他和念军的衣服洗得发白却整齐。有一次他半夜发烧,她背着他走了十几里山路去镇上看病,一路上,她的脚步踉跄,却死死地抓着他的胳膊,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你可不能有事”。

“发什么愣呢?快过来帮我把凳子搬下来。”张彩霞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谢文东回过神,走过去,把凳子扶稳,让她下来。

“你看,这三张奖状一贴,咱们家看着都亮堂了。”张彩霞拉着谢文东的手,指着墙上的奖状,笑得眉眼弯弯。她的手粗糙,布满了老茧,那是常年干活留下的痕迹,却很温暖。

谢文东握住她的手,点了点头:“嗯,亮堂了。”

晚饭是玉米糊糊,还有一碟咸菜,最难得的是,张彩霞还炒了一个鸡蛋,炖了一小碗猪肉。肉是昨天赶集买的,本来想留着过年吃,今天念军得了奖状,她特意拿出来炖了。

念军坐在小板凳上,捧着碗,却没着急吃。他用筷子夹了一块最大的肉,递到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