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念军的奖状(1 / 4)

第三百八十七章:念军的奖状

1955年的冬初,寒风呼啸,如同一头凶猛的野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肆虐横行。它裹挟着北方特有的凛冽气息,毫不留情地刮过那些光秃秃的白杨树梢,发出阵阵尖锐的呼啸声。

风卷着地上细碎的枯叶,像一群被惊扰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然后打着旋儿,轻轻地飘落在谢文东家那低矮的土坯墙上。土坯墙早已被岁月侵蚀得斑驳不堪,墙上的泥土剥落,露出了里面的土坯,仿佛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墙头上那几根枯黄的茅草,在风中瑟瑟发抖,仿佛是几个受了冻的孩子,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然而,它们却又固执地不肯低头,仿佛在与这狂风抗争,展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这几根枯黄的茅草,就如同这墙里住着的人一样,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的骨子里总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和挫折,他们都能坚定地挺起胸膛,勇敢地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谢文东扛着锄头,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裤脚高高地卷到膝盖处,上面沾满了湿漉漉的泥土,仿佛是他辛勤劳作的印记。而那被冻得发僵的小腿上,还挂着几片枯黄的草叶,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

刚刚从地里回来的谢文东,望着那片种了一整年的麦子地,心中涌起一股满足感。这片土地,是他一年来辛勤耕耘的成果,每一株麦子都承载着他的汗水和期望。而现在,他终于在封冻前完成了最后一遍浇水,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最后一丝生机。

他用力地甩了甩手上的泥土,那泥土如雨点般洒落在地上,溅起一片小小的尘土。然后,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哈出一口白气,那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迅速凝结成一团小小的雾气。他抬起头,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心中默默地盘算着。

再过些日子,这片麦子就会成熟,到时候他就能收获满满的麦子,卖掉后给家里添一件新棉衣了。一想到这里,谢文东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知道,家里的孩子都需要新衣服,尤其是念军,今年长得特别快,去年的棉袄已经短了一截,露出了那细细的手腕。每次看到念军穿着那件短小的棉袄,张彩霞都会红着眼眶念叨几句,心疼孩子受冻。

谢文东想着这些,脚步也变得轻快了起来。他加快了回家的步伐,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爹!爹!”

清脆的童声像一串银铃,穿透了寒风,撞进谢文东的耳朵里。他猛地抬头,只见学校门口那棵老槐树下,一个小小的身影正挥舞着什么,蹦蹦跳跳地朝他跑来。是念军。

谢文东的脚步顿了顿,随即加快了速度迎上去。谢念军才上小学一年级,个头不高,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口磨出了毛边,却被张彩霞缝补得整整齐齐。他怀里紧紧抱着一张纸,跑起来的时候,小脸蛋冻得通红,鼻尖上挂着细密的汗珠,眼睛亮得像夜空里的星星。

“慢点跑,别摔着!”谢文东放下锄头,张开双臂,不等念军跑到跟前,就一把将他抱了起来。孩子身上带着学校里的烟火气,还有淡淡的墨香,和他身上的泥土味混在一起,竟有种说不出的踏实。念军咯咯地笑着,伸手搂住谢文东的脖子,把怀里的东西高高举起来:“爹!你看!奖状!老师给我的!‘三好学生’!”

谢文东低头一看,那张用红纸印着黑字的奖状,被念军攥得有些发皱,却依旧崭新。“三好学生”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抚过奖状,指腹蹭过纸边,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当当,又暖又胀。他忍不住在念军冻得冰凉的小脸上亲了一口,胡子茬扎得孩子又是一阵笑。

“好小子,有出息!”谢文东的声音有些沙哑,眼里闪着光。

“谢大哥,念军这孩子,真是随了你。”身后传来教书先生的声音。谢文东回头,见穿着长衫的教书先生正笑着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一本课本。先生姓周,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待人温和,对学生也上心。

“周先生,真是麻烦您了,还让您特意等我。”谢文东抱着念军,朝周先生拱了拱手。

周先生摆了摆手,目光落在念军身上,满是赞许:“念军这孩子,聪明,懂事,读书也认真,得了‘三好学生’是实至名归。不光学习好,还讲义气——前几天班里有个小同学被邻村的孩子欺负,他明明比人家矮半个头,却敢冲上去护着,跟人说‘不许欺负我同学’。”

谢文东愣了一下,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儿子。念军正眨巴着眼睛,看着他,像是在说“我没做错”。一股熟悉的感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