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夯实赤星固地脉天工挥雨定乾坤(2 / 4)

时内,地震频率从每小时12次降至0次。”

监测官的声音充满激动,“深层地质扫描确认,500米以下岩层致密化完成,结构稳定性过地球青藏高原地区。”

李扬长舒一口气,靠在指挥椅上。

从下令到完成,整个夯实过程只用了97小时,但这97小时里,火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地质重塑”

他看向舷窗外那颗似乎变得更“结实”

的星球,突然想起第一次在红警基地里看到“大地夯”

设备时,工程师说的那句话:“再松散的土地,也经不住能量的淬炼。”

地质夯实工作结束的一个月后,火星迎来了改造过程中最狂暴的气候考验。

“新亚马逊平原”

的监测站里,风仪的指针已经指向极限值——92米秒,这相当于地球二十一级台风的强度(地球最强台风为十七级,风561-612米秒)。

监控画面中,数十吨重的岩石被狂风卷上天空,像树叶般在空中飞舞;地面上的临时基站被连根拔起,在风中翻滚着撞向远处的山崖。

更可怕的是伴随狂风的暴雨。

雨滴密集得像一道白色的墙壁,打在监测站的合金外壳上,出“噼啪”

的巨响,仿佛下一秒就要击穿防护层。

雨量计显示,单日降雨量已达1800毫米,相当于地球某些地区一年的降水量总和。

“能量逸散太严重了。”

周院士在指挥中心的屏幕前摇头,调出能量监测数据,“五次小行星撞击释放的能量,加上地质夯实过程中注入的能量,大部分都转化成了大气动能。

现在的火星大气,就像一口烧开的高压锅,不把能量释放完,根本平静不下来。”

全息投影上,火星的气象图呈现出诡异的红色——全球都被极端天气覆盖:

-赤道区域:持续暴雨+二十级狂风

-南北纬30°:巨型冰雹(直径最大达1米)

-极地地区:暴风雪+零下120c的低温

最危险的是“新太平洋”

上形成的“级气旋”

这个直径8000公里的风暴系统,中心气压低至800百帕,正以每小时15公里的度向“龙兴市”

规划区移动。

气象模型预测,一旦风暴登陆,将引高达30米的风暴潮,彻底摧毁刚夯实的地基。

“这样下去,别说建设了,连设备都存不住。”

梁小龙指着屏幕说道。

李扬的目光落在气象图的能量数据上:大气总能量相当于12亿颗原子弹爆炸释放的能量,其中70集中在云层中的水汽里。

“问题的核心是能量,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能量。”

他突然起身,“通知下去,启动‘红警天气控制器阵列’。”

就在大地夯实工作刚结束的三天后,李扬就把一辆改造后的红警基地车投放到了火星北极位置,并且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制造了一千台的加强版的天气控制器并且已经部署到了预定的位置形成了阵列。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秦思远立刻调出设备参数:“天气控制器的设计功率是针对地球气候的,火星现在的能量强度是地球的100倍,强行启动可能会过载损毁。”

“过载?”

李扬笑了笑,调出改造方案,“早就料到了。

我们给每台控制器都加装了星盟的能量增幅器,功率提升1000倍,足够应对这场‘能量盛宴’。”

他指向全息投影上的部署图:1000座天气控制器已通过时空传送仪部署在火星各地,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网络,刚好覆盖整个星球。

这些控制器的主体深埋地下(抵御狂风暴雨),只露出顶端直径50米的能量射盘,盘面上的红警徽记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让这些‘天工’,给火星来一场‘人工泄洪’。”

李扬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是时候让这场雨,下得更猛烈些,然后——彻底结束。”

启动指令下达的瞬间,火星表面的1000座天气控制器同时苏醒。

深埋地下的聚变反应炉开始运转,能量通过导电缆输送至顶端的射盘。

原本灰暗的射盘突然亮起红光,紧接着,1000道红色的能量光束冲破雨幕,直冲云霄,在同步轨道上交织成一张巨大的能量网——这张网覆盖了火星的每一个角落,连极地的暴风雪都被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