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夯实赤星固地脉天工挥雨定乾坤(3 / 4)

罩其中。

“能量输出稳定在12x101?瓦,达到设计值的80。”

控制器总工程师的声音带着兴奋,“大气干预程序启动,目标锁定所有云层中的饱和水汽。”

能量网启动后的第一个变化,出现在“级气旋”

中心。

原本混乱旋转的云层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旋转度骤然加快,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像一个直通地面的漏斗。

紧接着,漏斗下方的降雨量突然暴增,雨柱直径达到10公里,如同一条连接天地的蓝色巨龙,将云层中的水汽疯狂倾泻到海洋中。

“降雨量达到每小时3000毫米!

是之前的5倍!”

气象观测官惊呼,“但气旋的能量指数在下降,旋转度每小时降低12公里!”

李扬盯着屏幕上的能量转换曲线:天气控制器并没有消除能量,而是将分散的大气能量集中起来,加水汽凝结与降落——就像给沸腾的高压锅开了一个精准的泄压阀。

同步轨道上望去,火星此刻呈现出一种诡异而壮丽的景象:1000道红色光束撑起能量网,网下是无数个直径数公里的巨型雨柱,从云层直插地面;赤道区域的雨柱密集如林,将天空与海洋连成一片;极地的暴风雪被能量网压缩成环形,中间的冰粒在红光照射下,像无数颗跳动的钻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新西伯利亚平原”

上,梁小龙操控着无人机,冒着被狂风撕碎的风险,拍下了这震撼的一幕。

画面中,红色的能量光束与白色的雨柱交织,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偶尔有被狂风卷起的岩石撞击在能量网上,激起一圈圈红色的涟漪。

“这简直是神罚现场不,是神迹!”

梁小龙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颤,无人机传回的画面让指挥中心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天气控制器启动十二小时后,奇迹开始显现:

-级气旋的中心气压回升至950百帕,风降至35米秒(地球十级风)

-全球降雨量突破21x101?吨,相当于“新太平洋”

总水量的15

-云层厚度从平均8公里降至3公里,阳光次穿透云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最显着的变化是大气能量指数——从启动前的12x1021焦耳降至78x102?焦耳,且仍在以每小时10的度下降。

“按这个度,再有48小时,大气能量就能降至安全阈值。”

周院士的声音带着如释重负的喜悦,“到时候,狂风暴雨会自然平息,剩下的就是稳定气候了。”

李扬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无人机传回的画面:在“龙兴市”

规划区,虽然雨还在下,但风力已经减弱到可以站立的程度;夯实后的地面没有出现任何积水,雨水顺着预设的排水通道流入附近的湖泊;远处的能量光束依旧明亮,像守护星球的灯塔。

梁小龙将拍摄的视频剪辑成一部15分钟的短片,命名为《赤星雨歌》。

短片没有解说,只有无人机捕捉到的自然奇观:红色光束刺破雨幕的瞬间、巨型雨柱连接天地的壮阔、能量网与风暴对抗的激烈当这部短片通过量子通讯传回地球时,立刻引了全球性的轰动。

三天后,《赤星雨歌》在全球120个国家的影院同步上映,票价高达100美元,却场场爆满。

据统计,这部“纪录片”

的全球票房最终突破32亿美元,成为影史票房最高的纪录片。

观众们走出影院时,无不被火星改造的宏大场面震撼,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这不是电影,这是人类文明写给宇宙的史诗。”

而此时的火星,雨势已明显减弱。

同步轨道上的星环开始解散,5800艘飞行器陆续返航,只留下1000座天气控制器仍在低调运行。

李扬站在“马里奥一号”

的舷窗前,看着下方逐渐清晰的地表轮廓——海洋平静如镜,陆地露出坚实的底色,空中的云层被阳光染成金色。

“下一步,该种点东西了。”

他对梁小龙说,语气里带着前所未有的轻松。

梁小龙笑着点头,手里还在翻看《赤星雨歌》的票房数据:“听说地球那边已经有导演要拍续集了,叫《火星绿毯》,专门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

李扬望向那颗在阳光下泛着蓝光的星球,突然觉得,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作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