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星梯连地脉百万龙民拓新天(2 / 3)

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新出台的《火星环境保护法》堪称史上最严格:

-禁止任何形式的露天采矿,所有矿产开必须在地下进行,且需预留生态恢复区;

-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执行“零标准”

,所有污染物必须100回收处理;

-禁止引入外来入侵物种,所有生物引入必须经过至少三年的生态风险评估;

-设立100个生态保护区,占火星表面积的20,严禁任何开活动。

法规还明确了处罚措施:违规企业将被永久剥夺承包权,负责人终身不得进入火星,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确保执行,李扬组建了由1000名生态警察组成的“火星环保部队”

,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执法飞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不是霸王条款,是为了守护人类唯一的第二家园。”

秦思远在联合国大会上解释道,“火星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可能永远无法恢复。”

尽管条件苛刻,全球仍有数千家企业参与了招标。

最终,100家国际企业与龙国合作伙伴组成的联合体中标,其中不乏微软、丰田这样的巨头。

他们看中的不仅是火星的农业潜力,更是未来的城市建设、资源开等巨大商机。

李扬对此乐见其成:“良性竞争能加快火星建设,但前提是守规矩。

环保部队已经就位,24小时巡逻,谁要是敢越界,别怪我不客气。”

当火星的农业和物流体系步入正轨,李扬将目光投向了移民计划。

“第一阶段,移民100万人。”

在龙国政府与桃园集团的联合会议上,李扬抛出了这个重磅计划,“这些人将成为火星的第一批永久居民,负责城市建设、产业运营和生态维护。”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明白这100万人的分量——他们将是火星文明的奠基者,决定着这颗星球的未来走向。

“这100万人,必须是纯血统的龙国人。”

李扬的语气不容置疑,“不是种族歧视,而是为了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

火星的建设需要统一的价值观和凝聚力,这一点在初期至关重要。”

龙国政府表示支持:“具体筛选标准由双方共同制定,但核心是‘精英+均衡’——既要有科学家、工程师这样的高端人才,也要有农民、工人这样的基础劳动者;既要考虑年龄结构,也要兼顾男女比例。”

最终确定的筛选标准包括:

1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无遗传病史;

2龙国国籍,三代以内无外籍血统;

3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优先录取与火星建设相关的行业从业者;

4通过心理测试,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精神;

5愿意签署承诺书,遵守火星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环保条款。

消息公布后,龙国掀起了“火星移民热”

短短一个月,就有过5000万人报名,其中既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甚至还有年过花甲的退休教师。

“我报名参加了农业组。”

湖南农民王建国在报名点激动地说,“听说火星的土壤特别肥沃,我想把杂交水稻种到火星上去!”

北京航天大学的研究生张颖则报考了城市建设组:“我的专业是太空建筑,能亲手设计火星城市,是这辈子最大的梦想。”

筛选过程异常严格,5000万报名者经过层层淘汰,最终100万人脱颖而出。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平均年龄32岁,男女比例12:1,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30,技术工人占40,农民和服务业从业者占30。

“这100万人,是龙国的缩影。”

李扬看着移民名单,“他们将带着龙国的文化、技术和精神,在火星开疆拓土。”

出前,100万移民在酒泉卫星射中心举行了盛大的誓师大会。

他们穿着统一的银色航天服,对着五星红旗庄严宣誓:“忠于龙国,守护火星,团结奋斗,开创未来!”

随着李扬一声令下,1000艘移民飞船依次升空,沿着引力航道驶向火星。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星际移民,标志着火星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移民飞船抵达火星后,“龙兴市”

的建设立刻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