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龙兴市的中央广场上,巨型全息屏幕正循环播放着火星的最新建设成果——画面里,三条磁悬浮轨道像银色丝带,将龙兴市与周边的“新工业谷”
“北极农业区”
“太空电梯港”
串联成网;万亩温室大棚里,改良水稻正迎来丰收,收割机穿梭的轰鸣声与移民们的笑声交织;远处的地热电站冒着淡淡的白色蒸汽,为整座城市提供稳定电力;甚至连城市边缘的“火星森林公园”
,都已长出齐腰高的改良松树,淡绿色的枝叶在火星微风中轻晃。
“秦工,最新的基建验收报告出来了吗?”
李扬站在广场观景台,目光扫过下方忙碌的街道——行人穿着轻便的火星日常服(不再需要厚重的抗辐射服),孩子们在公园的草坪上追逐,街边的商铺挂着“火星特产”
的招牌,这座曾经的“红色荒芜之地”
,如今已初具地球城市的繁华。
秦思远递过一份厚厚的报告,封面印着“火星基建验收总览”
的烫金字样:“交通方面,太空电梯‘龙兴一号’运力提升至每日5万人次,磁悬浮轨道总里程突破1ooo公里,覆盖所有核心功能区;能源方面,3座地热电站+5座太阳能聚光电站,满足城市8o用电,剩余2o由火星核反应堆补充,完全实现自给自足;民生方面,已建成2o所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1o所医院、5座大型商场,还有3o万套模块化住房待分配——按每户3人算,至少能容纳9o万人居住。”
李扬快翻看着报告,手指在“农业区产量”
一页停下:“北极农业区的年产量达15o万吨,足够1oo万人食用;新工业谷的硫基材料、钛合金产能,能支撑后续城市扩建和星际设备制造……这么说,火星已经具备大规模移民的条件了?”
“不仅具备,还绰绰有余。”
秦思远笑着补充,“桃园集团的‘移民准备团队’已经组建完成,从体检、培训到运输、安置,全流程都有成熟方案。
现在就等一个‘启动信号’,只要你点头,我们随时能对接地球那边。”
李扬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观景台边缘,望向远处的火星地平线——那里,淡红色的沙尘被风卷起,却再也吹不散这座由人类亲手筑起的城市。
他想起十年前第一次踏上火星时,这里只有几座临时基地,如今却成了能容纳百万人生存的家园。
“是时候了。”
他转过身,语气坚定,“准备一份《火星大规模移民实施方案》,重点说明火星的容纳能力、移民流程和所需支持,我亲自带回地球,提交给国家。”
一周后,李扬带着方案走进龙国最高决策层的会议室。
当他将火星基建的全息模型投射在屏幕上,当“9o万住房、15o万吨年粮、全自主能源”
的数字清晰呈现时,会议室里的讨论声瞬间高涨。
“李总,火星的条件,比我们预期的还要成熟!”
分管科技的领导率先言,手指在模型上轻点,“现在地球面临资源紧张、人口密度过高的问题,火星移民不仅能缓解压力,还能为我国开辟星际资源通道——这是百年大计,必须支持!”
“但移民不是小事,涉及身份认定、权益保障、社会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民政部门的代表提出关键问题,“比如,哪些人能移民?移民后享受什么待遇?如何避免出现‘星际户籍混乱’?”
李扬早有准备,调出方案中的“移民政策草案”
:“先,移民身份认定以‘龙国国籍’为核心,且必须是在龙国境内定居的合法公民;特殊情况明确两点——龙国女性嫁往外国并定居的,不具备申请资格;外国女性嫁入龙国并在境内定居满3年、取得龙国永久居留权的,视为龙国公民,可随丈夫一同申请。”
“这个认定标准很明确,既保障了核心群体,又兼顾了合理的家庭情况。”
法务部门的代表点头认可,“建议再补充一条:未成年子女可随父母申请,父母一方为龙国公民且满足条件即可,避免家庭分离。”
最高负责人沉思片刻,敲了敲桌子:“就按这个方向定!
火星移民,要以‘家庭’为基本单位,鼓励全家一同迁移,这样才能在火星快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
另外,必须出台优惠政策,让移民‘愿意去、留得住、过得好’。”
三天后,龙国官方布《火星大规模移民实施纲要》,同步推出“火星移民十大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