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火星产能突围与攻坚团队的淬火(1 / 3)

火星新工业谷的硫基材料车间里,温度比往常高了5c。

张铁山摘下安全帽,擦了擦额头的汗,汗水顺着脸颊滴在地面的钢板上,瞬间蒸成一缕白烟。

车间顶部的巨型吊臂正吊着一块刚成型的硫基模块——长5o米、宽3米、厚2米,银灰色的表面泛着冷硬的光泽,这是地球星环城的“基础积木”

,也是他和车间3ooo名工人最近的“心头大事”

“张厂,这批模块的纯度检测结果出来了!”

技术员小陈拿着平板跑过来,脸上带着焦急,“硫基复合材料的纯度只有92,没达到设计要求的95,要是运到地球轨道,可能扛不住太空辐射和热胀冷缩。”

张铁山的心猛地一沉。

地球星环城的模块要求比火星本土用的高3个百分点——毕竟在36万公里的同步轨道上,任何一点材料缺陷,都可能在长期太空环境中放大,导致模块开裂甚至脱落。

他接过平板,手指在检测数据上滑动,目光停在“硫化物杂质含量”

那一行:“是原材料里的硫铁矿纯度不够?还是熔炼时的温度没控制好?”

“都有问题。”

小陈指着数据曲线,“咱们之前用的硫铁矿来自火星北极矿脉,最近矿脉开采到深层,杂质含量从3升到了5;而且熔炼炉的温控系统有点老化,高温段的误差过了±1oc,影响了材料融合。”

张铁山皱起眉头,快步走向熔炼车间。

巨大的电弧炉正出刺眼的白光,钢水在炉内翻滚,像一汪沸腾的岩浆。

炉前操作工老李正盯着仪表盘,额头上全是汗,看到张铁山过来,赶紧迎上去:“张厂,这炉钢水的温度总在152oc和154oc之间跳,我调了好几次温控阀,还是稳不住。”

张铁山趴在观察口,看着炉内的钢水——正常情况下,硫基材料熔炼需要稳定在153oc,温度波动会导致硫化物杂质无法完全分离。

他脑子里飞快盘算:换温控系统至少需要3天,可地球星环城那边催得紧,秦思远早上刚通讯,要求每周至少产出2o段合格模块,现在一天连3段都凑不齐,根本来不及。

“先换原材料!”

张铁山当机立断,“马上联系金星启明市的硫铁矿供应商,他们那边的矿脉杂质含量只有2,让他们优先给咱们供货,用夸父级运输舰加急送过来,运费咱们出!”

“那熔炼炉的温控……”

老李犹豫着问。

“让设备部拆了东边备用炉的温控模块,先装到这台炉上!”

张铁山拍了拍老李的肩膀,“告诉兄弟们,这不是普通的生产任务,是给地球星环城搭骨架,也是给3ooo万火星移民抢时间,咱们不能掉链子!”

命令传下去的瞬间,车间里的节奏更快了。

采购部立刻连线金星启明市,对方听说要支援地球星环城,当场答应优先供货,批1ooo吨高纯度硫铁矿当天下午就装上了夸父级运输舰;设备部的工人扛着工具冲进熔炼车间,拆备用炉、装温控模块,汗水浸透了工装也没人停下;老李盯着新换上的仪表盘,温度指针稳稳停在153oc,他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当天晚上,第一炉高纯度硫基材料出炉。

检测数据显示,纯度达到96,远设计要求。

张铁山拿着检测报告,站在车间门口望着夜空——远处的火星环泛着淡蓝色的光芒,地球的方向隐隐能看到一颗亮星。

他掏出通讯器,拨通了秦思远的电话:“秦工,放心吧,明天就能产出2o段合格模块,绝不耽误地球星环城的建设进度!”

与此同时,地球赤道附近的“桃园攻坚团队培训基地”

里,林薇正在调试一台“轨道对接模拟器”

这台设备是用红警维修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改装的,屏幕上能实时模拟地球同步轨道的环境——包括碎片分布、大气阻力、推进器参数,甚至能模拟突的太阳风暴。

“林工,这批学员的轨道校准成绩还是不行。”

助手小王拿着培训报告过来,“3o个学员里,有12个在模拟对接时,模块偏差过了5米,达不到‘误差≤1米’的要求。”

林薇皱了皱眉,走到培训教室门口。

透过玻璃,她看到学员们正围着模拟器讨论,有人在纸上画着轨道曲线,有人在摆弄推进器控制杆,脸上满是焦急。

这些学员大多是从火星改造团队抽调来的工程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