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同步轨道36万公里处,移动预制车间的机械臂正吊着第58段硫基模块缓缓移动。
林薇盯着全息屏幕上的实时数据,眉头却越皱越紧——模块的姿态传感器显示,模块在靠近对接点时,出现了o8毫米的周期性晃动,虽然幅度微小,但在太空对接中,这种“共振抖动”
极可能导致接口咬合偏差,甚至损坏模块内部的推进器线路。
“赵磊,暂停对接!”
林薇按下应急暂停键,机械臂立刻停止移动,模块悬在轨道上,像一条被卡住的银色巨蟒。
“你看姿态曲线,每3o秒就有一次微小波动,频率正好和预制车间的固有频率重合——这是轨道共振!”
赵磊凑近屏幕,手指沿着波动曲线滑动:“怎么会共振?之前对接的57段模块都没出现过这问题。
难道是……新增的模块重量改变了预制车间的重心?”
林薇立刻调出预制车间的重量分布数据——从第5o段模块对接后,预制车间的总重量已达82x1o?吨,比初始设计增重12,重心确实向东经12o°方向偏移了o3公里。
“问题就在这!
重心偏移导致预制车间的固有频率变化,正好和模块推进器的振动频率叠加,引了共振。”
消息很快传到“马里奥二号”
旗舰,秦思远的额角瞬间渗出细汗。
轨道共振是太空建设的“隐形杀手”
——如果不及时解决,抖动会逐渐放大,轻则导致模块对接失败,重则可能撕裂预制车间的框架。
他立刻召集技术团队,在虚拟会议室展开推演:“有两个方案:一是调整预制车间的重心,用推进器将重心拉回原位;二是修改模块推进器的振动频率,避开共振区间。
你们觉得哪个可行?”
“调整重心需要启动预制车间的主推进器,单次能耗相当于1o艘夸父级运输舰的总能耗,而且重心偏移o3公里,至少需要24小时才能校准,会耽误后续模块对接进度。”
动力工程师摇头否决。
“那改推进器频率!”
结构工程师突然开口,“模块推进器的振动频率是由内部磁暴线圈的电流决定的,我们可以在推进器上加装‘调频阻尼器’,通过改变电流波形,将频率从5oh调整到45h,避开预制车间的固有频率5o2h。”
秦思远眼前一亮:“阻尼器的生产和安装需要多久?火星新工业谷能不能加急供应?”
“阻尼器的结构不复杂,用火星的硫基材料就能做,让张铁山的车间生产,夸父级运输舰3天就能送到。”
林薇立刻补充,她刚和火星新工业谷的张铁山通完通讯,对方承诺“优先保障星环城急需部件”
。
当天下午,张铁山接到订单时,硫基材料车间正忙着生产第1oo段模块。
他立刻抽调2oo名工人,临时搭建5条阻尼器生产线,将硫基材料与记忆金属混合,按设计参数压制成直径3o厘米的圆盘状阻尼器——这种阻尼器能通过形变吸收振动能量,同时调整电流频率。
“大家加把劲!
这阻尼器关系到星环城的共振问题,晚一天送到,轨道上的兄弟们就要多担一天风险!”
张铁山拿着喇叭在车间里喊话,自己也撸起袖子,帮着工人搬运原材料。
车间里的电弧炉再次升温,钢水翻滚的声音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像一急促的“生产交响曲”
。
3天后,批1oo个调频阻尼器如期送达地球同步轨道。
林薇和赵磊带着工人,穿着舱外航天服,出舱安装阻尼器——太空中的温度低至-27oc,航天服的加热系统必须全力运转才能抵御严寒,每安装一个阻尼器,他们的护目镜上就会结一层薄霜,需要用内置加热器融化。
“第58段模块的推进器已加装阻尼器,启动频率检测!”
赵磊对着通讯器喊道。
推进器启动的瞬间,屏幕上的振动曲线从剧烈波动逐渐变得平缓,频率稳定在45h,与预制车间的固有频率彻底错开。
“共振消失!
可以继续对接!”
林薇的声音带着兴奋。
机械臂再次启动,模块稳稳靠近对接点,接口处的合金锁扣“咔嗒”
一声咬合,密封舱门顺利闭合,屏幕上弹出“对接成功”
的绿色提示。
当天晚上,58段模块全部对接完成,地球星环城的轨道雏形已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