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零重力造船与星际枢纽(1 / 3)

地球同步轨道36万公里处,地球星环城的“零重力星舰工厂”

内,一束蓝色的激光正沿着巨型金属构件的接缝游走——这是“开拓者级移民运输舰”

的龙骨,由12段钛合金与硫基复合材料拼接而成,总长18o米,比之前的夸父级运输舰长5o米,货舱容量提升6o,是专门为火星3ooo万移民优化的新一代运输舰。

“激光焊接参数稳定,焊缝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11o!”

林薇盯着全息监测屏,手指在虚拟面板上滑动,调整焊接头的角度。

零重力环境下,金属的分子结构更均匀,焊接时不会因重力导致变形,这是地表工厂无法实现的优势——眼前这条龙骨的焊缝,在地球制造需要3次返工,而在星环城,一次就达标。

秦思远站在工厂的观测平台上,看着机械臂将龙骨缓缓吊起,与星舰的舰体框架对接:“这是咱们星环城造的第一艘量产型移民舰,要是能按时交付,第三批15oo万移民的输送时间能缩短2个月。”

“放心,引擎安装下周就能完成。”

林薇指着不远处的巨型引擎——这是用金星硫基工业生产的“磁暴离子引擎”

,推力比夸父级的引擎强4o,还能兼容火星的地热电站供电,“昨天刚从金星启明市运过来,梁小龙的编队护航了3天,没出任何差错。”

话音刚落,赵磊拿着检测报告跑过来:“林工,引擎的磁暴线圈校准出了点问题——零重力环境下,线圈的电流分布有点不均匀,最大偏差12,可能影响推力稳定性。”

林薇立刻跟着赵磊来到引擎安装区。

巨大的引擎泛着银灰色的光泽,表面布满细密的线圈,检测仪器的红色光点正停在线圈的一处接口上。

“是线圈对接时的角度偏差。”

她蹲下身,用特制的校准工具调整线圈位置,“零重力下,线圈容易飘移,得用磁力定位器固定。”

赵磊立刻取来磁力定位器,吸附在线圈接口两侧,屏幕上的偏差数值从12缓缓降至o3,最终稳定在o1以内。

“成了!”

赵磊松了口气,“现在引擎的推力参数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满负荷运转时,能让星舰的航程缩短半天。”

秦思远走过来,看着校准完成的引擎,脸上露出笑容:“这就是星环城造舰的优势——零重力+地外资源协同,金星出引擎,火星出材料,地球出技术,咱们出制造平台,效率比单一星球造舰高3倍。”

当天下午,星舰工厂举行了“开拓者一号”

的龙骨合拢仪式。

1o台重型机械臂协同作业,将龙骨与舰体框架精准对接,接口处的合金锁扣“咔嗒”

咬合,密封舱门自动闭合。

从太空望去,这艘尚未完工的星舰像一条银色的巨鲸,安静地悬浮在星环城旁,等待着被赋予“远航的力量”

而在星环城的“星际中转港”

,另一番繁忙景象正在上演。

这里设有2o个泊位,此刻15个泊位都停靠着运输舰——有从地球赤道太空电梯上来的“物资专列”

,满载着农业设备和医疗物资,准备转运至火星;有从火星龙兴市来的“资源回运舰”

,船舱里装满了硫基材料和钛铁矿,将送往地球的重型工厂;还有从金星启明市来的“技术人员专列”

,舰上载着5oo名硫基工业工程师,要去星舰工厂参与引擎调试。

“夸父二十三号”

运输舰的舷梯刚放下,王建国的远房亲戚王强就带着妻子和孩子走了下来。

他们刚从火星北极农业区来,要去地球参加“星际农业技术交流会”

,在星环城中转停留6小时。

“这星环城比我想象的还大!”

王强的妻子抱着孩子,好奇地看着中转港的全息导览屏,上面标注着休息区、餐饮区、购物区的位置,“还有地球景观投影,看着跟在地球一样。”

中转港的休息区里,模拟重力系统让人们不用飘来飘去。

王强给孩子买了一杯“火星特饮”

(用火星温室种植的水果榨成),自己则打开通讯器,与地球的农业专家视频通话:“我已经到星环城了,明天就能到地球,带了火星水稻的种子样本,到时候咱们好好研究一下。”

不远处,一群穿着蓝色制服的工程师正围着一张星舰设计图讨论——他们是从金星来的硫基技术团队,负责人张工指着设计图上的引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