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初登门提亲受阻 不接受拿话搪塞(1 / 3)

浊流滚滚 泾河流 2564 字 3天前

张良就和铭阳一块去了县城。

铭阳到学校,找到夏青青后说明情况。

夏青青心里高兴,决定领着两人,晚上一起去往自己的家提亲。

她家距离县城也就五六里路,虽然也是庄稼汉,也算是半个城里人,因为干啥事,比山里方便多了。

张良也准备礼品,第一次见面,不能让人小瞧了自己,人情世故也得有着。

天色晚了,庄稼人都回家了,白天干活忙,这晚上,正是两家说话的好时机,快到门口,张良让夏青青,回去给父母打声招呼,自己进门避免尴尬,夏青青提前回去了。

张良冒然登门,让夏家父母有点懵,女儿刚打个招呼,自家都没一点心理准备,人就来了,心里有点不乐,但还是客客气气的把张良和铭阳迎进门,铭阳也把礼品,放在桌上显眼的地方。

张良看着夏家父母一脸茫然的样子,就开门见山的说:“我家铭阳和你家青青是同学,两个关系不错,我来就是给孩子提亲来了,我们住在三道梁的张家堡,咱们两家比较远,中间也没认识的人,想找个中间说话的,也没有人,我就亲自来了,我来的比较唐突,请你莫要见怪。”

听见女儿说提亲的来了,夏父夏耀,母亲姜氏的目光,至客人进门,一直在铭阳身上转。

就想看看这个未来的女婿,到底怎么样?和所有人给女儿找女婿模式都一样,一看长相,二看家当,见铭阳长得端正,个子也不低,又在上学,就是不知道这人品怎么样?更不知道家境如何?当听到是三道梁,心里的那个热情劲就没有了,他也听说过三道梁,那是山里太远了。

见张良说话客气,夏耀也很客气的招呼着客人,常言道:养女高兴来提亲,有理不打上门客,自己也不能失了礼数,不能让人觉得自己高不可攀,高高在上。

青青父亲夏耀,应着张良的话说:“不见怪,不见怪,有人提亲是好事,说明我家女儿长得赢人,快炕上坐。

老婆子,快给客人做饭,青青给客人倒水。”

说到女儿,它很自豪,在他看来,客人远路而来,不能让人饿着肚子,何况人家提着礼品,成不成事,吃了饭再说。

老婆姜氏应声而去,张良也没客气,因要谈事情,他直接坐到炕上,做好心理准备。

真是:儿女婚事两家牵,各有心事不直言。

不想成事使着绊,只用言语来周旋。

在张家堡,夏青青感受了一家人的热情,自己也很主动,听了父亲的话,连忙倒水,铭阳看到,立刻前去,对夏青青说了声:“青青,水我来倒,这边有我就行,你去帮姨娘做饭。”

听了铭阳将母亲叫姨娘,夏青青心里乐滋滋的。

青青的父亲夏耀,母亲姜氏自然听到了铭阳的声音,觉得这个娃还很知礼,心里感叹,就是太远了,要是住的近点的话,还可以考虑。

张良和夏耀,天南海北的说着闲话,打时间。

铭阳和夏青青说着自己的话,场面的气氛,看起来很融洽,实际上,心里都想着,该怎么样应对这个事情,吃了饭后,夏青青的母亲姜氏也坐在一边,张良觉得该说主要话题了。

张良看着夏耀和姜氏,觉得两位年长于自己,就开言说道:“大哥,大嫂,我来的仓促,有点难为你们了,咱们距离有点远,见一次面也不容易,所以有的话就得当面说清楚,比方,这彩礼呀,还有什么条件,你都说出来,能说定的,咱们就当面说定,把事情说定了,我后边给孩子办事,也就有个准星,你们也心里踏实,咱们两头不误,你们说是也不是?”

夏耀看看老伴姜氏,姜氏只是点点头,也是应付场面,在姜氏心里,有老伴说话,自己听着就行,没有自己开口的份,在人面前,应该一家掌柜说了算。

夏耀也就回答张良道:“你说的很对,女孩谈婚论嫁很正常,我们也不是那么糊涂的人。

至于说彩礼,我们这也有乡风乡俗,我们周围也有女子出嫁的,我也打听到一点行情,彩礼最起码也得这个数,其他啥都好说。”

夏耀伸手,一只手伸出一个巴掌,那就是五个指头。

其实在夏耀心里,根本看不上山里人,不想让女儿嫁到山里去,从平原往山里钻,那不是傻子做的事吗?山里人穷,既远又不方便,这女婿长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人精细伶俐也不能当钱花。

又不知道他家的家境怎么样?想娶到我女儿,就得出钱,必须要有雄厚的家底才行,他要用钱衡量山里人是否穷富?有钱可以考虑嫁女,没钱,这句话那就算是挡箭牌了,从心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