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的深水区,这一群旱鸭子,不会游泳,他们心里都明白,不论谁下水,就会被大水冲走,不但救不了孩子,还会搭上自己性命,那是他们没法达到的深水区。人们不约而同跟着水流向下走,寄希望于,天神帮助,让瓦盆能自己游到岸边来,把孩子救上来。
李义呐喊道:“谁快去砍一个长树竿,等到盆子距离河边近的时候,用树竿,钩住盆子。”有人响应,立刻去砍长树竿。尽管这个也够不着,仍有人去准备,不想放弃希望。
其余人都跟着漂流的盆子向下游走,希望奇迹出现,可那盆子,始终不肯游到岸边来,在水中央随波逐流。人们看着飘动的瓦盆,心里着急,却没有丝毫的办法。
张良看见此景,突然向下游渡船跑去,他的行动。大家立刻明白意思,用船不就能够到了嘛。大家都寄希望于张良,相信他用船一定能救孩子。盆子漂流的速度,赶不上岸边人奔跑的速度,张良跑到下游,解开拉船的绳索,将船行驶在水中央,等着漂流的盆子。
人们跟着漂流的盆子,渐渐来到船的地方。李义远远的呐喊道:“张良,你把船行驶到一边,别让盆子碰到船上,小心将盆子碰翻。”他提醒着,怕出现意外。
张良挥着手表示明白,他极力的把船控制在,盆子流下来的前边,以防距离太远,盆子在远处漂过,用船在水中追盆子,那更容易将盆子碰翻。眼看着盆子接近船,张良急忙用撑船的杆子,在水中扶住盆子,让盆子慢慢的接近船,说是迟,那是快,张良,猛然丢掉手里的杆子,弯下腰,双手抓住了盆子,瞬间端起,将盆子连同盆子上的红布衫放到船上,岸边的人们,立刻欢呼起来,高喊着:“救下了,救下了。”
失去控制的船,被水冲的向下顺流,张良立刻拿起杆子,开始控制船,将船往岸边靠去。到了岸边,将拉船的绳索,抛上岸,岸边的人拉着绳索,将船拴在岸边的大石上。
张良这才抱起盆中的孩子,那盆边的红衣服衣服半湿半干,孩子的衣服背也湿漉漉的。张良心里想,孩子不能再受凉了,赶紧把孩子身上的湿衣脱掉,用自己的衣服,包住孩子,这才抱下船来,孩子没有哭声,只有挥动着胳膊。
李义说道:“这个孩子命真大,快抱过来看看孩子。”岸边的人们都围了上来,想看看孩子长什么样?不知在河里漂流了多远?
人们看到,一个白白胖胖的孩子,只有三四个月大的样子,嘴唇干裂,喉咙里已发不出声来,只有那挥动的胳膊,展现着他有着极强生命力。
张良对着大家说道:“这孩子在河中不知漂浮了多少天?你看孩子嘴唇都干裂了,声都出不来了,要赶紧抱回去,找点奶喝。”
李义上船去,取来孩子睡的瓦盆,还有那红布衫,人们看着它,一个直径约六十厘米,高度不到三十厘米的瓦盆,却在河水中,托付一个生命。
李义感慨的说:“肯定是泾河上游发大水了,孩子的妈妈,把孩子放在盆子里,希望孩子能逃个活命。孩子的妈妈,不知道怎么样?可她却用这个盆子,把自己的孩子救了出来。在生死的边缘,母亲想出这样的办法救孩子,给孩子留下生的希望,母爱真是伟大。”
是的,一个母亲,不管自己怎么样?都会把活着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孩子,她的情感和智慧,不仅仅用一个伟大而能形容和包含。
真是:生儿育女费尽心,唯恐儿女不如人,
呕心沥血终不悔,用命去换也甘心。
张良看着大家说道:“要救孩子的命,现在必须抱回去给孩子找奶喝,不能再等了,我走了,李义你领着大家。”在张良心里,先把孩子救活,至于后边怎么养孩子,回家后,让金珠做主。
大家都点头称是,在救助生命面前,谁都没有二话。并且都有一个高兴地心理,就是在滚滚的河水之中,救了一个生命,就像是做了很大的善事一样,各个人心里乐滋滋的。
李义说道:“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已经救下了,那就赶紧抱回去,找吃的,不能耽误了孩子的性命,这里都交给我,你放心的抱着孩子回去吧。”李义也毫不含糊。
张良给李义说道:“那你就招呼着,我回了,你回来把那个盆子和衣服带回来,那可是孩子以后找回根的依据。”说完就抱着孩子往回赶,李义点头答应。
张良把孩子抱回家,可把母亲和金珠忙坏了,没有奶水成了大问题,李翠兰看到孩子嘴唇干裂,缠了棉花鼓,蘸着水给孩子滋润嘴唇,直到孩子能自己吸允,金珠把打的面糊,才给孩子喂,饥饿的孩子,有了吃的,就慢慢吃的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