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不分男女都能燃;莫问谁点第一炉,但看今宵灶团圆。”
童谣很稚嫩,却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崔琰听着听着,眼眶湿润了。
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到学堂后,崔琰收到了一封来自长安的诏书。
朝廷为了表彰她推广蓝焰技术的功劳,特授予她九品散官“匠师郎”
的官衔。
崔琰看着手中的诏书,愣住了。
她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都只能做一个默默无闻的炭工,没想到竟然还能当官?
然而,她并没有感到高兴,反而有些失落。
她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根本不值得朝廷如此嘉奖。
她拿起诏书,用力撕成了碎片,只留下印信一角,贴在了学堂的门楣上。
“官衔是铁,火种是火。”
崔琰喃喃自语道。
她知道,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官位,而是来自手中的技术,来自心中的那团火焰。
洛阳,炭工分院。
李承乾穿着一身普通的布衣,走进了新设立的炭工分院。
他没有表明身份,只是像一个普通的百姓一样,四处走走看看。
分院里,学生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学习着各种炭烧技术。
李承乾看到,有人用风箱驱动水轮鼓风机,大大提高了鼓风效率。
他走到一个正在操作鼓风机的老匠人身边,笑着问道:“老丈,这玩意儿挺好使啊。”
老匠人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咧嘴一笑:“那可不!
自从用了这玩意儿,省了不少力气。”
李承乾指了指鼓风机上“太子监造”
的铭文,问道:“以前这上面都刻着‘太子监造’,现在怎么取消了,不可惜吗?”
老匠人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以前啊,是怕他查,怕自己偷懒。
现在嘛,是怕自己做不好,丢了他的脸。
这才是真督造!”
李承乾听了,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他不再需要靠着“太子”
的头衔来压制百姓,而是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夕阳西下,李承乾离开了炭工分院。
他摘下冠,换上了一身普通的布衣,独自走入一家路边饭馆。
炉火正旺,老板娘忙碌地招呼着客人。
李承乾找了个空位坐下,点了碗热粥。
“客官慢用,咱家这火,干净得很。”
老板娘端上热粥,笑着说道。
李承乾端起碗,轻轻吹了吹,喝了一口。
粥很烫,却暖到了他的心里。
他放下碗,从怀里掏出一枚铜钱,放在桌上。
“老板娘,你这炉子烧得不错,是用的蓝焰技术吧?”
他问道。
老板娘笑着点了点头:“那是!
现在谁家还烧土疙瘩啊?烧那玩意儿,熏得人难受。
还是这蓝焰好,干净,省事,还暖和。”
李承乾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正在改变着这个国家,改变着百姓的生活。
他起身离开饭馆,消失在夜幕之中。
炉火正旺,老板娘哼着小曲,继续忙碌着。
谁点第一炉,已无人问,只是热粥的蒸汽,模糊了门外远去的背影。
岁末钟声,长安的年味儿渐浓,但今年却多了点儿不寻常的仪式感。
大街小巷,关于“共灶节”
的讨论热火朝天,这股风潮不知从哪儿刮来的,反正老百姓们都乐呵。
除夕夜,天色擦黑,家家户户默契地熄灭灯火。
整个长安陷入一片黑暗,静得连猫打哈欠都能听见。
三刻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像一个蓄势待的深呼吸。
“点!”
不知是谁吼了一嗓子,紧接着,咔哒咔哒的打火声此起彼伏。
一瞬间,万家蓝焰同时点燃,幽蓝的光芒冲破黑暗,汇聚成一片星河,倒灌人间。
那场面,啧啧,老百姓们都看傻眼了,直呼“赛神仙”
。
宫里头,李二也坐不住了,蹬蹬蹬地爬上摘星楼,也被这景象震住了。
他搓着手,哈着白气,指着那片蓝色的海洋,回头问左右:“这…这究竟是哪个瓜娃子整出来的幺蛾子?这火…究竟因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