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堪比隆中对(1 / 2)

“军师说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

“天王一说便是至理名言。”

吴用由衷地赞道。

“军师,那这吏字又做何解?”

“府衙各级胥吏,熟悉政务,盘根错节。

若全盘弃用,政务必然瘫痪;若全盘接收,又恐旧习难改,阳奉阴违。”

“嗯是这样。

可以这样愿意归附我梁山者我们用。

不愿意归附我梁山者则给川资路费回家。”

吴用一拱手道:“天王英明。

可布告示,愿为我梁山效力之旧吏,皆可登记。

由小弟与宋头领牵头,逐一问话甄别,重点考察其品行、能力及过往有无劣迹。

贪酷害民者,坚决清除;平庸无能者,予以遣散;唯有清廉干练或虽无大才却无大恶者,方可留用。

留用者暂居原职,负责处理日常公务,保证府衙运转如常。”

“好,就这样做。”

吴用接着说:“其四,我军虽胜,然身处府城,不比山寨。

军纪尤为紧要。”

“对,军纪必须严明。”

“需严令各部:第一,严禁士卒私入民宅、抢夺财物、欺压百姓,违令者,无论战功高低,皆按军法严惩,以儆效尤。

第二,除巡城队伍外,大军主力应大部驻扎于城外选定之营寨,每日操练不辍,既可减少扰民,亦可保持战力。

第三,立即着手加固城防,修缮器械,储备滚木礌石。

济州乃战略要地,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理,须早做备战之谋。”

“好!

不过现在招兵买马也需要同步进行。

我们现在不比在水泊梁山了,有了兵源的基础。”

“是!

天王说的对,招兵之事也是刻不容缓。

这一点,我也会详细筹划。”

“好的,军师你再说一下钱粮。

偌大府城,每日开销巨大,若无钱粮支撑,一切皆是空谈。”

吴用道:“当下财源有几处:第一,彻底清查府库、官仓,将所有钱、粮、帛、军械登记造册,严加看管,此为眼下应急之本。

第二,抄没贪官污吏、恶霸劣绅。

第三,待商业恢复,可设立合理的商税关卡,税率须远低于朝廷时期,鼓励行商坐贾,如此则财源自会渐渐流通丰沛。”

晁盖听完,皱着眉头想着什么。

吴用小心的问道:“天王您还有什么顾虑吗?”

“哦!

我在想抄没贪官污吏,恶霸劣绅这一条,可以暂缓执行。”

“这是为何?”

“因为,我们水泊梁山就是以打家劫舍出的名,如果抄没贪官和劣绅,与我们的形象有损,也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吴用赶忙道:“天王所虑极是!

确实如此,这一点小弟还真的没有考虑到。”

晁盖心中暗笑:这吴用果然是绝顶聪明之人,这一点他怎么可能没有想到。

从刚才他的表情,便可以看出是有意为之,他也只是不愿全盘居功而已。

吴用既然能做到这一点,那自己也不能太含糊,那就互相吹捧一下吧:

“军师果然妙策安天下,妙!

妙极!

真乃吾之子房也!

安、民、吏、兵、财,五字如五指,攥紧便是拳头,张开便可理事!”

吴用赶忙一拱手:“天王过奖了!”

“今天这纲要,还烦请军师做出详尽的细则,即刻在济州府及其所属县镇同时施行!”

“是,都是小弟分内之事!”

一场针对济州府的全面治理,便在晁盖的决断和吴用的谋划下,迅且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第二日,宋江仍然去拜访张叔夜。

张叔夜和昨日一样,仍然背对着宋江,一言不。

宋江见张叔夜仍背对自己,也不着恼,只将带来的食盒轻轻放在案几上,取出几样精致小菜并一壶温酒,缓声道:

“张大人,今日城中百姓自组织社火,庆贺今年麦收。

听闻济州已有三年未见如此欢腾景象了。”

张叔夜肩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宋江斟满两杯酒,继续道:“府库账册已清点完毕。

去岁济州上缴朝廷的绢帛数额,竟比实际征收少了三成。

那些被克扣的民脂民膏,如今正在查抄中,不日将还百姓。”

张叔夜有一种想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