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继续,炮击过后,鬼子再次进攻,这次因为该玉碎的鬼子都如愿以偿的玉碎了,所以,鬼子动了普通士兵的猪突战法。
第一波鬼子被打残了,相隔50米的第二波鬼子,又如潮水般涌了上来。
他们端着枪,嘴里喊着板载的口号,脸上带着狰狞的表情,仿佛一群疯狂的野兽。
他们不顾前方战友的尸体,踩着同伴的血肉继续冲锋,那疯狂的样子让人不寒而栗。
“猪突战法”
,这个在日军战术体系中臭名昭着的名词,意味着像野猪一样不顾一切地疯狂冲锋。
这是日军在二战期间常用的一种,对自己极具野蛮和血腥的战术,他们往往以密集的队形,端着刺刀,高喊着口号,无视敌方的猛烈火力,疯狂地冲向目标。
这种战术让人感觉杀了一波鬼子,还要一波,那是无穷无尽杀不完,这种强大的冲击力和威慑力,曾经让许多缺乏重火力,和连火力的中国军队防线,就是在其疯狂冲击下土崩瓦解。
此刻,第二波鬼子就这样嚎叫着冲了上来,他们的眼神中透着疯狂,那是被军国主义思想洗脑的疯狂。
他们的脚步急促而杂乱,地面被踏出阵阵烟尘,仿佛一群被激怒的野猪,向着我方阵地扑来。
他们一边冲锋,一边不断地开枪射击,子弹如雨点般呼啸着飞过,打在战壕的沙袋上,溅起一片片尘土。
有的子弹擦着战士们的头皮飞过,出尖锐的呼啸声,让人不寒而栗。
轻重机枪收割着冲近的鬼子,后续的鬼子也出现了。
白团长猫着腰,快地穿梭在战壕中,观察着鬼子的动向。
看到鬼子的第二波攻击开始,猛地站起身来,大声喊道:“迫击炮,再对三百五十米外展开阻断射击!”
躲在防炮洞中的迫击炮手们,听到命令后,立刻冲出防炮洞,熟练地架起迫击炮,调整炮口的角度和方向。
迫击炮,作为战场上的“曲射之王”
,有着独特的阻断射击效果。
它利用弯曲的弹道,能够越过前方的敌人,对隐蔽在其后的目标进行打击。
这种战术的关键在于,通过在敌人进攻的路线后,形成一道密集的火力网,将敌人分割开来,使其无法形成有效的进攻梯队,从而迟滞敌人的进攻度,打乱他们的进攻节奏,将第一波和第二泼到鬼子隔绝开了。
一名炮手迅地将炮弹装入炮膛,动作熟练而迅,另一名炮手则在一旁紧紧地握住炮身,根据班长的指示,不断地调整着炮口的角度。
班长则在一旁,手持望远镜,密切地观察着敌人的动向。
他的口中不停地报出各种数据,声音清晰而沉稳:“距离350米,角度四十五度,五极射,装填,射!”
他的每一个指令都简洁明了,引导着他所指挥的三门迫击炮,准确地打击目标。
后继的鬼子立刻被着一波密集的迫击炮击中,不少的鬼子被炸飞起来,落下的时候姿势相当的优美,其中还带着不少他们的零件,外加鲜血的布景。
每门迫击炮的五急射,瞬间在进攻的敌人身后形成了一道弹幕。
炮弹爆炸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泥土和石块被高高地抛起。
后梯队的鬼子,被这突如其来的炮火打得措手不及,他们的队形瞬间被打乱,纷纷抱头鼠窜。
有的鬼子被炮弹的气浪掀翻在地,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又被飞溅的弹片击中;有的鬼子吓得瘫倒在地上,瑟瑟抖,嘴里不停地说着胡话。
残酷的战争,即便是再心理素质好的士兵,也有崩溃的时候。
还有的鬼子试图继续向前冲锋,但在密集的炮火面前,最终只能倒在血泊之中。
迫击炮手们在完成射击后,迅地缩回了防炮洞。
迅地检查着迫击炮的状态,给炮管降温,准备随时再次投入战斗。
此时,白团长抓住前面的鬼子没有后援的时机,大吼一声:“全体都有,消灭眼前的鬼子,上刺刀,冲锋!”
这一声令下,官兵们迅抽出屁股后面的刺刀,在一阵清脆的“咔嚓咔嚓”
声中,熟练地将刺刀安装在枪支上。
那声音就是战斗的前奏,每一声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随后,他们端起枪,怒吼一声,跟着主官纷纷跃出战壕,立刻组成三三小组,如猛虎下山般杀向了残余的鬼子。
小鬼子一见,立刻果断地退出枪膛中的子弹,毫不犹豫地迎面杀了过来。
这一举动并非源于所谓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