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花宴当日,皇宫的御花园里张灯结彩,宴桌沿着湖边摆放,桌上的餐具一半是瑞国的青瓷,一半是云罗的彩陶,相映成趣。
林羽穿着常服,与苏婉一起在门口迎接客人,看到张奶奶拄着拐杖走来,连忙上前搀扶。
“陛下,娘娘,这宫里的花比云罗的焰灵花还好看!”
张奶奶笑得合不拢嘴,手里还提着一个竹篮,“给娘娘们带了些新晒的焰灵花干,泡水喝安神。”
“多谢奶奶费心。”
苏婉接过竹篮,亲自引着她入座。
徐农官和敖风并肩走来,徐农官手里拿着一本新绘的《农桑合谱》,笑着说:“陛下,这是我和敖风督查整理的,把瑞国和云罗的农法合到了一起,往后两国的农夫照着做,保管年年丰收。”
林羽接过谱子,翻了几页,赞道:“做得好!
朕让人刻印百本,两国各一半,让大家都学学。”
宾客到齐后,双花宴正式开始。
乐师奏起合编的乐曲,瑞国的舞姬踮着脚尖旋转,云罗的舞者甩着水袖踏歌,两种舞姿交织在一起,美得让人目不暇接。
席间,李大叔端着酒杯走到吴师傅面前,笑道:“吴师傅,你做的那把铁犁真好用,一天能多耕半亩地!
我敬你一杯!”
吴师傅连忙举杯回敬:“李大叔客气了。
等秋收后,我再给你做把新的,保证更省力!”
赵老根则拉着孙师傅,兴奋地说:“孙老哥,咱们掺了酒糟的陶瓮烧出来了,你猜怎么着?盛酒三天,酒香比以前浓一倍!”
孙师傅眼睛一亮:“真的?那咱们得赶紧多烧些,赶在秋收前备足货!”
酒过三巡,林羽站起身,举杯道:“今日这双花宴,既是庆联艺坊开业,也是谢各位乡亲、各位工匠为两国融合出的力。
瑞国的瑞云,云罗的焰灵,单独看各有风采,合在一起才更绚烂。
往后,咱们就像这两种花一样,互帮互助,共奔好日子!”
“共奔好日子!”
众人齐声响应,举杯同饮,杯盏相碰的声音清脆悦耳,回荡在御花园的上空。
宴席过半,王织娘和周娘带着几个徒弟,捧着几匹新织的锦缎上前展示。
其中一匹“双花锦”
最为夺目,底色是瑞国的天青色,上面用云罗的盘金绣法绣着焰灵花,又用瑞国的虚实针绣着瑞云纹,两种花纹缠绕共生,在阳光下仿佛流动一般。
“这锦缎若是做成嫁衣,定能羡煞旁人。”
柳妃赞叹道。
王织娘笑着说:“柳妃娘娘说的是。
我和周姐姐打算开个‘双花绣坊’,专门教两国的姑娘织这种锦,到时候让云罗的新娘都能穿上带瑞云纹的嫁衣,瑞国的新娘也能绣上焰灵花。”
苏婉点头道:“这个主意好!
宫里可以先订一批,给各宫的姐妹做些新衣裳。”
宴席快结束时,敖风走到林羽面前,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陛下,臣有个请求。”
“但说无妨。”
林羽看着他,眼中带着鼓励。
“臣想在云罗也建一座联艺坊,再办一所‘百工学堂’,让云罗的孩子们既能学农桑,也能学手艺。”
敖风的声音带着期待,“臣还想请瑞国的工匠去任教,把好手艺传下去。”
林羽笑着点头:“准了。
朕让工部拨些银子,再派十个顶尖的工匠去帮忙。
你要记住,手艺传下去了,好日子才能扎下根。”
敖风深深鞠躬:“臣谢陛下!
定不辜负陛下所托!”
夕阳西下,宾客们依依不舍地告辞。
张奶奶拉着苏婉的手,再三叮嘱:“娘娘,开春后一定要去云罗看看,我让阿禾给您绣件焰灵花的披风,比宫里的还暖和。”
林羽和苏婉站在宫门口送别众人,看着马车渐渐远去,苏婉轻声道:“陛下,你看,这才是真正的盛世景象吧?没有战争,没有隔阂,只有烟火气和人情味。”
林羽握住她的手,望着天边绚烂的晚霞,笑道:“是啊。
这盛世不是史书上的空话,是织娘手里的丝线,是工匠炉里的火焰,是农夫田里的稻穗,是百姓脸上的笑容。
只要这些都在,盛世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后宫的灯渐渐亮起,兰妃和柳妃正在收拾宴后的锦缎,打算连夜研究新的花样。
联艺坊里,秦木匠和吴师傅还在打磨那台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