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新春开市融两俗巧匠联手艺惊鸿(1 / 3)

瑞国都城的新春,处处透着暖意。

宫墙外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御花园里的红梅开得正艳,与廊下悬挂的红灯笼相映,一派喜庆景象。

林羽穿着一身朱色常服,正和苏婉在偏殿里翻看各地送来的新春贺礼,其中最显眼的,是云罗送来的那十大袋新米——袋口系着红绸,上面还贴着“五谷丰登”

的吉语。

“这米看着就喜人。”

苏婉拿起一粒饱满的稻谷,指尖轻轻碾开,雪白的米粒滚落在掌心,“徐农官说这双季稻耐寒,明年或许能在瑞国的北方也推广试试。”

林羽笑着点头:“正有此意。

让户部和工部合计一下,开春后先在北境试种百亩,若是成了,就能解那边的粮荒。”

他拿起另一份贺礼,是钱老板和王织娘合送的一匹锦缎,上面用金线绣着“瑞云映焰灵”

的图案,两种国花缠绕共生,针脚精妙得让人移不开眼。

“这手艺真是绝了。”

林羽赞叹道,“看来钱老板没吹牛,他们这跨邦合作,果然能出好东西。”

李德全端着一盘刚出炉的枣糕走进来,笑道:“陛下,娘娘,这是用云罗新米和瑞国红糖做的,膳房特意多做了些,给各宫分着尝尝。”

苏婉拿起一块尝了尝,软糯香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眼中泛起笑意:“确实好吃。

对了陛下,云罗的新春市集今日开市,听说敖风督查特意办了个‘巧艺会’,让两国工匠同台献艺,咱们要不要微服去看看?”

林羽正有此意,当即点头:“好。

让林风安排几个侍卫远远跟着就行,别惊动了百姓。”

云罗的月牙河市集,比往日热闹了数倍。

入口处搭着彩棚,挂着“瑞云共庆”

的匾额,是敖风亲笔题写的。

棚下挤满了人,既有穿着瑞国服饰的商贩,也有裹着云罗头巾的乡亲,彼此笑着拱手拜年,熟络得像街坊邻居。

“敖风兄弟,你这‘巧艺会’可真热闹!”

李大叔扛着一把新做的锄头挤过来,锄头上还缠着红布,“你看我这锄头,是瑞国老铁匠帮我打的钢刃,云罗木匠做的木柄,又锋利又趁手!”

敖风穿着件月白棉袍,腰间系着玉带——这是林羽特意赏赐的安抚使官服,此刻正笑着给李大叔道贺:“李大叔这锄头看着就耐用,开春种地定能省不少力。

里面的巧艺台快开场了,赵师傅和瑞国的陶匠要合作烧新窑,去晚了可就没位置了。”

人群里忽然响起一阵欢呼,原来是钱老板的绸缎铺开门了。

他穿着件宝蓝色锦袍,身边的王织娘披着件绣满焰灵花的披风,两人并肩站在铺前,给来往百姓作揖拜年。

铺子里挂着数十匹新锦,既有瑞国的蜀锦流光溢彩,也有云罗的流云锦轻柔似水,最惹眼的是那几匹“合璧锦”

——竟是用两种织法混纺而成,阳光下能看出渐变的色泽,引得姑娘们争相询价。

“这锦怎么卖?”

一个瑞国商人指着最显眼的那匹,上面用银线织着双鲤跃莲,鱼身是云罗的“盘金绣”

,莲叶是瑞国的“乱针绣”

,两种技法交融得浑然天成。

王织娘笑着回话:“这是特意为新春做的‘连理锦’,一匹要五两银子。

钱大哥说,前五十位买的,送一对绣帕呢。”

钱老板在一旁补充:“这帕子是阿禾姑娘绣的,上面有两国的国花,戴在身上吉利!”

人群外,林羽和苏婉看得兴致勃勃。

苏婉轻声道:“你看那锦缎的光泽,定是用了云罗的‘草木染’和瑞国的‘媒染法’,不然染不出这么鲜亮又持久的颜色。”

林羽点头:“民间藏着的巧思,比宫里的匠人还多。

这‘巧艺会’办得好,既交流了手艺,又融了民心。”

往前走不远,便是“巧艺台”

台中央搭着两个大窑炉,一边站着云罗的酿酒师傅赵老根,另一边是瑞国的陶匠孙师傅。

两人正围着一个新做的酒瓮忙碌,赵老根往瓮里撒着焰灵花粉,孙师傅则用特制的陶土糊瓮口,周围的看客都屏住了呼吸。

“孙老哥,这陶瓮的透气孔按我说的尺寸钻,保证酒气既能散又不会跑光。”

赵老根用云罗方言喊着,手里的竹刀在瓮壁上比划。

孙师傅笑着应道:“放心!

我这陶土掺了瑞国的滑石粉,烧出来比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