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了,我对不起大伙,对不起这几十年的老砚坊啊……”
正说着,砚坑上头“哗啦”
一声,几块沾着锈粉的石板往下掉,带着砚末锈粉全砸过来。
“快躲到砚盒后头!”
大伙连扶带拽把李叔拖到倒地的砚盒旁边,拿厚布挡住头脸,可还是有不少锈粉溅到身上,皮肤沾上又痒又疼,有人被石板划伤,血一碰上砚末就变成褐色。
“用护砚灵光!”
老锅赶紧把土灵的黄光、金灵的金光和灵泉水的净化力量搅和到一块儿,变出一道黄白相间的光,朝着掉下来的石板锈粉射过去。
这光一照,锈毒立马被净化,石板上的锈粉变回普通石屑,砚末也变回灰色,空气一下子清新了。
老砚坑的锈迹慢慢消失,露出青灰色的石头;坑边的雕刻工具被光一扫,又变回能用的模样。
李叔看着慢慢恢复的砚坑,来了精神:“得把锈矿重新封死!
用护砚珠和灵光一起灌进去,才能彻底止住锈害!”
大伙立刻分工:老锅用护砚灵光拦住残留的锈粉;小芽和锈儿把护砚珠放回锈矿入口,还撒了圈灵泉水防着锈毒再冒出来;金锈侯和周师傅找土找石块把锈矿封死,又盖了层防水油布。
护砚珠刚放回去,就亮起一道柔和的白光。
坑里的砚石肉眼可见地恢复成灰色,变得温润光滑;雕刻工具也重新变得锋利。
张叔试着拿新恢复的砚石雕了一小块砚台,好家伙,比以前的还好使,研墨顺溜得很。
李叔摸出本《雕砚护砚要诀》,书页上沾着不少老砚末,一看就是翻烂了的宝贝:“这是我一辈子攒的经验,你们帮我交给年轻砚农,可别再像我似的瞎折腾,毁了大伙的饭碗!”
老斩接过书,小心擦掉砚末递给张叔:“放心!
我们联系武林盟送新砚石和工具,还教你们用护砚灵光定期清理,保准不让‘砚腐蚀锈’再冒头!”
说完,他让土灵把砚坊里的锈砚泥清理干净;小芽教砚农们用灵泉水兑绿茶水擦皮肤,治锈粉过敏,还教大家用灵泉水洗砚盒工具去锈毒。
接下来几天,大伙齐动手,把彻底报废的砚台砚盒清出去肥田,能用的砚石工具重新规整好。
周师傅用护墨漆掺上护砚珠粉末,鼓捣出“护砚漆”
,往砚盒工具上一刷,锃亮不说,还防腐蚀好打理;金锈侯跟着学雕砚,上手快得很,连李叔都直夸有天赋。
大伙还教砚农们识别锈害早期症状,比如砚台长褐色斑点、表面变粗糙就得赶紧处理。
慢慢的,砚坊又热闹起来了。
这天,大伙坐在老砚坑边上,看着砚农们忙着雕砚、打磨、打包,准备往镇上书坊送货,空气中飘着熟悉的石香,心里说不出的舒坦。
砚农们每人送了一方新砚台,上面刻着“护砚之恩”
四个大字,摸着温润,闻着带香:“多亏你们保住砚坊!
以后我们肯定好好守着,再也不瞎挖了!”
临走前,李叔把自己用了几十年的雕刻刀送给金锈侯,刀身钢材扎实,老红木刀柄磨得溜光水滑:“这刀跟了我大半辈子,雕了数不清的好砚,送给你!
好好爱护砚坊,让老百姓都有好砚用!”
回程的船上,大伙抱着砚台、墨块,揣着毛笔纸刀,拎着漆桶调料坛,身上裹着新棉被,看着渐渐远去的砚坊,心里踏实得很。
金锈侯把玩着雕刻刀直乐呵:“这回不光解决了锈害,还得了宝贝!
回去用新家伙写字,指定舒坦!”
周师傅晃了晃护墨漆桶,一脸得意:“我把护砚珠磨成粉掺进漆里,弄出这‘护砚漆’!
以后砚盒工具涂了它,既防腐蚀又不沾砚末,清理起来省事多了!”
船刚行到河中央,一艘武林盟的快船迎面冲过来,弟子们急得直冒汗:“老斩前辈!
西北陶坊出大事了!
‘陶腐蚀锈’把陶器都弄变质了,陶窑也快被腐蚀塌了!
陶器可是老百姓吃饭储物的家当,要是全废了,日子可怎么过啊!”
大伙对视一眼,眼神里全是干劲。
老斩举起灵霞霞镰,护砚灵光和十二灵彩光交织在一起,亮得刺眼,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石香:“走!
去西北陶坊!”
正说着,张叔骑着马追上来,手里抱着几方新砚台和优质砚石:“这砚台能研墨,砚石留着送其他砚坊!
带上,保准用得上!”
老斩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