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除了膏,还吃了什么?”王宁的声音在嘈杂的人群里异常清晰。
“没......没吃别的......”汉子眼神躲闪,脚却不自觉地往后退。
“是吗?”王宁忽然提高声音,目光扫过人群,“我怎么听说,今早有人看见刘二狗给陈老爹送了串冰镇的酸葡萄?”
刘二狗的脸“唰”地白了:“你胡说!我没......”
“我看见了。”卖豆腐的陈婶往前站了一步,手里还拎着空筐,“今早辰时,我去井台打水,看见你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塞给陈老爹。那葡萄上还挂着冰碴子!”
人群顿时安静下来。王宁扶起陈老爹,从药箱里取出个小瓷瓶,倒出三粒黑色的药丸,撬开他的嘴喂进去。“葡萄膏性平,但忌生冷。”他声音朗朗,让每个村民都能听见,“陈老爹本就脾胃虚寒,服了膏再吃冰镇葡萄,好比往热汤里泼冰水,不闹肚子才怪!”
陈老爹喉咙动了动,忽然“哇”地吐出些酸水,缓缓睁开眼:“水......我要水......”
“爹!”那汉子又惊又喜,刚要上前,却被王宁拦住。
“你爹是被人当枪使了。”王宁盯着他,“是谁让你来闹的?许了你多少好处?”
汉子的脸涨成了猪肝色,嘴唇哆嗦半天,忽然朝济世堂的方向跪了下去:“是孙玉国......他说只要我来闹一场,就免了我爹欠他的药钱......还说......还说这是刘二狗出的主意......”
这话像炸雷,人群瞬间涌向济世堂。孙玉国正站在门口张望,看见怒冲冲的村民,转身就想跑,却被李大叔绊倒在地——李大叔的腿已经消了肿,走路利索多了。
“把他的假药搜出来!”有人喊。村民们涌进济世堂,从柜台下翻出个黑陶瓮,里面装着灰色的粉末,闻着一股刺鼻的碱味。
“这就是龙涎散?”王宁捏起一点粉末,放在舌尖尝了尝,眉头紧锁,“这是用芒硝掺灶心土做的!利水伤脾,难怪越吃越重!”
孙玉国还想狡辩,却被郑钦文推了一把。这瘦高个不知何时换了身粗布短褂,手里举着本账册:“大家看!这是他的进货账,龙涎散成本才五文钱,却卖一两银子!”
刘二狗“扑通”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是我鬼迷心窍!我不该撺掇陈老爹吃冰葡萄......”
夕阳透过济世堂的窗棂,照在散落一地的药材上。王宁看着被绑起来的孙玉国,忽然叹了口气:“《本草经集注》有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用药如此,做人亦如此。你只知逐利,不知敬畏,迟早要栽跟头。”
霜降那日,百草堂的葡萄藤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藤蔓在阳光下舒展,像幅写意的水墨画。王宁踩着梯子,给老藤裹上稻草——这是林婉儿教的法子,说能让葡萄藤挨过寒冬,来年结的果子更甜。
“哥,张阳师兄把新收的山药晒好了。”王雪抱着个竹筛子进来,筛子里的山药片泛着淡淡的黄,那是用麸皮炒过的痕迹。她的药草笔记又厚了半寸,最新那页贴着片干枯的马奶子葡萄叶,旁边记着“西域品种耐寒性弱,需移至暖房”。
王宁从梯子上下来,腰里还缠着护腰——去年熬膏时落下的老毛病,阴雨天总疼。他接过筛子闻了闻,山药的清香混着麸皮的焦香,恰到好处。“让你张师兄把这些和茯苓掺在一起,磨成粉,给李大叔送去。”他往竹筛里撒了把葡萄干,“他那腰膝酸软,得慢慢补。”
正说着,门外传来铜铃响。钱多多骑着毛驴,驴背上驮着个红漆木箱,绸缎马褂上沾着雪粒子。“王掌柜,西域的朋友托我带样好东西!”他掀开木箱,里面铺着软绒,放着株盆栽——虬曲的老藤上,竟挂着几颗青绿色的葡萄,在初冬里格外惹眼。
“这是......”王雪凑过去,指尖差点碰到叶片。
“秋葡萄。”钱多多小心翼翼地把盆栽搬下来,“西域那边的新品种,能在霜里挂果,说是药效比寻常葡萄强三倍。只是娇贵得很,得天天晒太阳。”他压低声音,“孙玉国在邻镇被人撞见了,还想卖假葡萄膏,被巡捕房抓了去。”
王宁摸着秋葡萄的老藤,忽然笑了:“作恶的人,终究藏不住。”他让张阳搬来个朝南的花架,“把它放在这儿,让它看着咱们怎么把药做好。”
张阳搬花架时,袖口露出道新疤——那是前几日采药时被毒蛇咬的,亏得王雪认得解药草,才没出事。他如今穿的粗布短褂总洗得发白,却比从前那件月白长衫更合身,辫子上的蓝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