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o章 张衮献毒计(3 / 5)

着案几,出沉闷的响声,“到时候草原诸部会说,我拓跋珪是个连老贼都不敢面对的懦夫!

你们忘了?当年苻坚百万大军压境,我们的先祖是怎么靠血肉之躯守住盛乐的?靠的不是退,是拼!”

拓跋珪深知退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希望通过正面的战斗来树立北魏的威望,同时也展现出自己作为君主的果敢和决心。

就在这时,张衮从角落里走出,羊皮袄上落满典籍的灰尘,手里捧着一卷泛黄的竹简。

他慢条斯理地抚平竹简上的褶皱,声音不高不低,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主上息怒,诸将并非胆怯,只是慕容垂一生未尝败绩,那‘战神’的名号早已刻进人心。

可越是这样,他的软肋就越明显。”

谋士站起身,将竹简摊在案上,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燕人的习俗,字里行间还沾着早年在中山求学时的墨香。

“臣在中山居住七年,深知燕人最重情义。

当年慕容恪围攻广固,城破之后,宁可自己部众挨饿,也要先给城中百姓分粮;慕容垂在枋头放走桓温的伤兵,说‘都是爹娘生养的,何必赶尽杀绝’。”

张衮详细阐述了燕人的情义特点,为后续的计谋做铺垫。

他用手指在“魂归故里”

四个字上重重一点,指甲几乎要戳破竹片:“去年参合陂之战,五万燕军尸骨暴露荒野,被狼啃狗叼,慕容垂在中山城外立了无字碑,每日都有百姓带着酒肉前去哭拜,连三尺孩童都知道要给‘燕军叔叔’烧纸。

此次他北征,帐后跟着三十辆空车,车辕上刻着‘归乡’二字。

这哪里是来打仗的?分明是来给亡魂收尸的。”

张衮通过对慕容垂此次行动细节的分析,准确地抓住了燕军的心理弱点。

尉古真眼睛一亮,往前凑了凑,甲胄的铜环撞出细碎的响,他的脸上带着急切的神色:“张先生的意思是,他一定会去参合陂?”

尉古真敏锐地捕捉到张衮话语中的关键信息,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击败燕军的绝佳机会。

“必然会去。”

张衮从怀中取出三个小布袋,放在案上一字排开。

第一个布袋里倒出灰黑色的粉末,在烛火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这是漠北断肠花的粉末,采摘后要在阴山背阴处阴干三个月,再用石臼捣成细粉,遇火便散,人畜吸入一口,半个时辰内就会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再多吸几口,便会七窍流血而亡。”

他拿起第二个布袋,倒出几只指甲盖大小的黑虫,那虫子被冻得蜷缩着,触到温暖的空气便微微蠕动:“这是‘地蝎’,专在冻土下越冬,只要闻到血腥味就会钻出,螯针上的毒液能让皮肉在几个时辰内溃烂,烂到骨头都臭。”

第三个布袋里是灰绿色的籽实,混着些黏稠的油脂:“这是毒蒿籽,与漠北的牛油混合后点燃,会产生青黑色的浓烟,这烟比空气重,能沿着河谷蔓延,人吸多了便会昏迷,三天三夜醒不过来。”

张衮详细介绍了各种毒草毒虫的特性,为毒计的实施提供了详细的说明。

他俯身指着舆图上的参合陂河谷,指腹在“蟠羊山”

与“黄瓜堆”

之间画了个圈:“燕军将士见到同胞尸骨,必定情绪激动,踩踏之间定会惊动地蝎;他们要为亡魂招魂,定会点燃大量柴草,正好让断肠花粉随风飘散;我们再派人在崖上点燃毒蒿,借着西北风将毒烟往河谷里灌。

到时候不用咱们动手,燕军自会不战自溃。”

张衮根据燕军可能的行动和河谷的地理环境,精心策划了毒计的实施步骤,试图不费一兵一卒重创燕军。

拓跋珪听得眼睛越来越亮,他猛地一拍大腿,案上的毒草样本都被震得跳起来,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好计!

真是好计!”

年轻的君主在帐内踱了几步,玄色披风扫过炭盆,带起一阵火星。

“长孙肥,你带领五千牧民,伪装成逃难的高车人,赶着羊群潜入参合陂。

给我把河谷里的冻土翻到三尺深,把地蝎埋在尸骨最密集的地方,每埋一只,就在地上插根细竹签做记号,竹签要刷上羊油,免得被燕军现。

断肠花粉要混在现成的柴草堆里,每堆柴草都要插根松枝,松枝上系红绳,咱们的人见了红绳就绕道走。

崖上的毒蒿堆要堆得像小山,每层毒蒿都要浇足牛油,确保一点就着,烟能持续三天三夜,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拓跋珪迅根据张衮的计谋,做出了详细的部署,力求毒